細數台灣旅遊「怪現象」
文、攝影/陳火旺 在政府2008觀光客倍增計畫號召下,台灣觀光真的動了起來!不過這個動,有點像是烏龜吃了搖頭丸後的那種動,有時緩慢;有時衝太快;又有時左右搖擺沒方向,動得台灣觀光發展滿目瘡痍,也動出了台灣旅遊4大怪現象。今天,就讓我們先來探討其中兩大怪。 ▲台灣節慶如同放煙火,短暫炫麗後就一片漆黑。 第1怪:到處都在放煙火 從政府大力推動觀光後,台灣各地處處可見所謂的「季」跟「祭」,而且很多不忘加上「國際」2字,好呼應行政院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政策,也藉此讓大家佩服主辦單位的國際視野與決心。 浮濫的「國際性」活動 在這種各縣市鄉鎮統統動起來的活力下,台灣真的幾乎周周都有「國際性」活動。這禮拜是國際風帆節、下禮拜是國際花卉藝術節、下下禮拜是國際石雕藝術節、再下下禮拜則是國際假面藝術節,接著又有國際合唱節、國際貨櫃節、國際海上花火節、木雕藝術節、海鱺節、甘藷季、蓮花季、陶瓷嘉年華、茶藝博覽會……等等。 只不過,這些活動「國際」在哪裡?有哪幾個真的吸引大批外國人或真的促進觀光客倍增了? ▲台灣有許多美景、等待大家用心欣賞。 本地人捧場 少見觀光客 秀姑巒溪的國際泛舟邀請賽,每年大大打著「國際」兩個字,卻年年都是台灣本土團體組隊參加,偶爾有幾個在台工作的外國人組隊報名,讓隊伍中出現了金髮藍眼,大家就開心到不行,高喊「國際化有成」!苗栗的國際假面藝術節,每年邀請幾個國外團體來台表演,從國外借來一些面具,然後統統擺在一個小到不行的展覽室裡,接著大力宣傳,吸引台灣本地觀光客前往大賺門票錢,但吸引了多少外國觀光客?有什麼比這活動更本土? 看看日本怎麼做? 以鄰近的日本為例,為了促進觀光活動真正國際化,許多縣市都會設置「國際人員」。例如鳥取縣,光是這個面積不到台灣1/10、人口不超過 100萬,在日本算是鄉下到不行的小縣裡,就總共設置了30多名國際人員,並聘請包含了1位台灣人在內的12位國外員工。這些國際人員除了翻譯與接待國外 訪客外,平常還要下鄉到小學或社區,針對各自所屬國家的語言、文化、菜餚、風俗習慣等提供教學或經驗交流﹔在這樣的用心下,即便一個鄉下村民,也多多少少都能具有國際觀點,能對外國遊客產生一種熟悉與親切感,進而讓觀光客感到被尊重。這才是促進國際觀光的扎根工作。 然而,台灣的季跟祭,就如放煙火,大大的聲響、大大的宣傳,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