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博物五大展覽璀璨京城(上)


首都博物館


大廳裡的景德街牌坊


首都博物館的大廳


大廳入口處


大廳裡的大螢幕


大廳一角


地下一層大廳


地下一層有休息和餐飲區


地下一層的陶藝室


一、中國記憶——講述五千年的文明


太陽神紋刻石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5800年-前4700年)
頭上的太陽有23條光芒,腰部兩側的圓點似行星在宇宙中運行,此人代表中國主管太陽的神。


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5000-前3000年)


陶鷹尊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4300-前3600年)


玉琮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 前3300-前2250年)


蛋殼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2500-前2000年)
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殼陶」,中部柄處圓鼓中空,有透雕,內置一粒陶丸,晃動有聲,放置能穩定重心,製作工藝高超,造型優美,被譽為「中國古代陶器的顛峰之作」。


賈湖骨笛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6000年)
是至今已發現的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吹奏樂器。骨笛的第六孔和第七孔之間有一小孔,可發兩變音,出土時有一雌一雄兩隻外型相似的笛子,從而印證了自古雌雄笛的傳統。


雙鳥朝陽紋牙雕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5000-4000年)


彩繪鸛魚石斧紋陶缸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5000-3000年)
繪畫技法類似後世的勾勒和沒骨,鸛和魚代表兩個氏族的圖騰。


舞蹈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3300-前2050年)


八角星紋彩陶豆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4400-4100年)
祭祀用的禮器,神秘的符號寓意太陽、天空和天圓地方。


玉豬龍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4000-3000年)
是龍的祖型,說明古代存在一個由豬向龍的演變過程。


坐姿玉人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5600-5300年)
玉人為男性,五指緊貼胸前作祈禱狀,表現出強烈的原始宗教意識。


紅陶獸形壺 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4400-前4100年)


太陽神鳥金飾 商後期(約西元前1300-1046年)
外層是四隻逆時針方向飛行的鳥,代表四季,內層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代表12個月。2005年太陽神鳥金飾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銅爵 夏(約西元前2070-前1600年)
是最早的青銅酒杯,也是最美的青銅器典型代表。


縱目銅人面 商代晚期(約西元前1300-前1046年)
是蜀國的始祖神,三星堆2號祭祀坑出土。


銅豬尊 商代晚期(約西元前1300-前1046年)


龍紋銅兕觥 商代晚期(約西元前1300-前1046年)


人面紋銅方鼎 商代晚期(約西元前1300-前1046年)
四面各有一高浮雕人面,面具表情威嚴肅穆,表現手法誇張,被譽為千年奇「臉」。


(約西元前2100-前800年)


人面銅鉞 商代晚期(約西元前1300-前1046年)
鉞是古代的兵器,推測此物是「亞醜」國的見證物。


鳥蓋人足銅盉 西周(約西元前1046-前771年)
盉是調酒器,兩個裸體的半蹲人形,負重時的形態表現得惟妙惟肖,體現出了晉國精湛的青銅工藝水準。


銅偶方彝 商代武丁時期(約西元前1250-前1192年)


龍虎四環銅鼓座 春秋(約西元前770-前476年)


利簋 西周武王時期(西元前1046-前1043年)
腹內底部鑄銘文32字,記述了周武王伐商的珍貴史料。


刖人守門銅車形器 西周(西元前1046-前771年)


動物紋提梁銅卣 春秋(西元前770-前476年)
這是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


鳥獸龍紋銅壺 春秋晚期(西元前770-前476年)
主體紋飾是人首鳥體的怪獸和龍相互纏繞,體現了人們對神靈世界的好奇與幻想。


圓形金箔飾 春秋(西元前770-前476年)


龍鳳形玉佩 戰國(西元前475-前221年)體現龍飛鳳舞呈吉祥。


酓前銅匜鼎 戰國(西元前475-前221年)


曾侯乙銅冰鑒 戰國前期(西元前475-前338年)
在方鑒內套方尊缶,兩者之間有較大空隙,可置冰塊於其中冰冷食物,鑄造精細、俏麗。


鳳鳥蓮花漆豆 戰國(西元前475-前221年)
由盤、鳳鳥和蛇身分件製作,再用榫卯連接和生漆粘接而成,造型奇特、構思巧妙,充分體現了楚人高超的制漆匠心和技巧。


漆鳳鳥羽人 戰國(西元前475-前221年)
羽人、鳳鳥和蟾蜍三者結合,呈現出一幅人們遨遊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圖畫,是東周漆器中最具創意的一件。


高級鎧甲將軍陶俑 秦(西元前221-前206年)
此俑的神態和氣質已經具備了有文有武、剛柔兼備的性格。一號坑出土5000餘件兵馬俑,而象這個氣度非凡的高級鎧甲將軍陶俑僅發現七個。


跪射陶俑 秦(西元前221-前206年)
跪射俑姿勢體現了古代「支左拙右」的善射之法,與現在的小口徑步槍無依托跪射姿勢竟完全吻合。


史牆銅盤 西周恭王時期(西元前922-前900年)


陽陵錯金銅虎符 秦(西元前221-前206年)
陽陵虎符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虎符的左右各有相同的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要調動軍隊時,持右一半的差遣將領和持左一半的帶兵將帥必須左右扣合完整,驗證可信,方可調動軍隊。


玉佩組 西周(西元前1046-前771年)
大型組玉佩為西周首創,由204件各色玉飾組成,長2米多,這件國寶的擁有者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晉穆侯的次夫人。


跪坐拱手陶俑 西漢(西元前206-西元25年)
這是中國古人標準的坐姿,這種俑塑繪出女性的美麗、嫺靜、細膩和沁人心脾的韻致。


擊鼓說唱陶俑 東漢(西元25-220年)
這是2000年前的滑稽藝人,神態生動逼真,是一件富有濃厚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的優秀雕塑作品。


彩繪雁魚銅燈 西漢(西元前206-西元25年)
造型為鴻雁回首銜魚站立狀,魚腹為燈罩,雁頸為導煙管,盛水的雁腹是銷煙裝置,是我國早期的環保燈。


錯金銀牛形銅燈 東漢(西元25-220年)
與早期的銅燈相比,設計更為合理,製作更為精美。燈罩已由原來的封閉型變成鏤孔透光型,能更好地散熱擋風和透光,反映了漢人強烈的環保意識。


虎牛銅案 西漢(西元前206-西元25年)
這是滇國貴族盛放祭品的禮器。為處理好巨大牛頭帶來的不平衡,設計者在牛尾連鑄了一隻猛虎。此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合一,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


(約西元3-6世紀)


鎏金銀壺(約西元3-6世紀)
這是波斯薩珊王朝風格的酒具,主題表現的是希臘的神話故事。銀壺是由西域傳入中國的,反映出中國和異域的經貿文化往來已經非常頻繁。


銀壺紋飾展開圖


鴨形玻璃注 北燕(西元407-436年)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


薩珊玻璃碗(約西元3-7世紀)
呈淡綠色,體現了薩珊玻璃器皿的獨特風格和精湛磨琢工藝。在古埃及、羅馬和波斯高級玻璃器皿的價值高於黃金。


銅馬 東漢(西元25-220年)
是車馬俑中的隨從馬俑,馬健壯肥碩,昂首嘶鳴,形態栩栩如生,富於動感。


銅搖錢樹 東漢(西元25-220年)
「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墓中隨葬搖錢樹,表達了漢人渴求財富的願望。


畜牧圖壁畫磚 魏晉(西元222-420年)圖中描繪了河西地區古代少數民族在荒原上放牧的情景。


金縷玉衣 西漢(西元前206-西元25年)是漢代規格最高的葬服。


青瓷蓮花尊 北朝(西元386-581年)
整器集刻劃、浮雕、堆塑、模印、粘貼等多種技法於一體,代表了南北朝時期最高的制瓷水平。是用於安放靈魂,超度亡魂的隨葬品。


青瓷虎子 東晉(西元317-420年)因形似虎而名虎子。


神獸紋玉樽 西晉(西元265-317年)樽是溫酒器。


青釉人物獅子紋 瓷扁壺 北齊(西元550-577年)
此壺的造型與裝飾是仿具有波斯風格的銀器,表現的是南北朝時期盛行的胡人獅舞。


伏羲女媧圖絹畫 唐(西元618-907年)
伏羲女媧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始祖。圖中兩人為人首蛇身,上下左右分別為:日月星辰,構圖奇特,寓意深刻,富於藝術魅力和神秘色彩。


騎駝陶俑 隋開皇十七年(西元597年)
這是東西方的交流使者,駱駝高大強壯,雙峰間馱著裝滿絲綢珍寶之類的沉重皮囊,皮囊上坐著正在吃餅的胡商。這是絲綢之路的真實寫照。


三彩雙龍耳瓶 唐(西元618-907年)
以二個對稱的雙龍銜住瓶口為柄,造型優美高雅,製作相當精致,是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彩繪勞作泥女俑 唐(西元618-907年)
自左至右表現了餅食制作的全過程,塑造了1300年前的勞動婦女形象。因吐魯番氣候特別乾燥,泥俑才得以完好地保存。


彩繪石雕散樂圖 五代(西元907-960年)是軍閥的家庭樂團。


白石菩薩立像 唐(西元618-907年)
雖有殘缺,但表現了驚人之美,體態略呈「S」形,給人以一種藝術上的震撼感。


鳳凰牡丹紋金霞 帔墜子 宋(西元960-1279年)
墜子呈膽形,用兩塊鏤空金片拼合而成,造型玲瓏奇巧,十分精緻美觀。


鎏金銀面具 遼(西元916-1125年)
存亡者之魂氣,是契丹貴族厚葬的風俗禮儀。


銅坐龍 金(西元1115-1234年)
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此物集龍、麒麟、獅、犬形象和特點於一身,設計與雕塑水準十分高超。


鎦金銀雞冠壺 遼(西元916-1125年)
壺身形似馬鐙,又稱皮囊壺,是馬背民族的風情物,也是遼代金銀器中之精品。


石雕力士支座 西夏(西元1038-1227年)
正面是一男性人像,是西夏傳統中的大力士,即為佛教中的「力者法師」。


磁州窯虎形瓷枕 金大定二年(西元1162年)猛獸為枕可鎮妖避邪、早得貴子。


「張成造」雲紋剔犀盒 元(西元1271-1368年)是頂峰之作。


鈞窯海棠式花盆 宋(西元960-1279年)是清重華宮的陳設品。


官窯貫耳青瓷瓶 南宋(西元1127-1279年)
南宋官窯代表當時青瓷的最高水準。


定窯白釉龍首 蓮紋淨瓶 北宋(西元960-1127年)
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淨瓶是佛教徒使用之物,造型罕見,製作精細。


官窯青瓷碗 宋(西元960-1279年)官窯產品追求玉質感,釉面潤澤,因為為宮廷所壟斷,所以存世極少。


繁昌窯仙人吹笙壺 宋(西元960-1127年)
此壺為仙人吹笙造型,製作精緻,造型獨特,是罕見的藝術珍品。


青白瓷酒壺 北宋(西元960-1127年)
淡雅的色彩,簡法的刻畫,透露了宋人儒雅的心境。


彩繪泥塑羅漢 西夏(西元1038-1227年)
這尊羅漢面部表情純真自然,充滿稚氣,達到了以形寫神的藝術境界。


彩繪泥塑佛頭像 西夏(西元1038-1227年)
西夏出土的佛像大都是流淚的,這是因為環境變化,使佛像眼中的釉料融化滴淌而出。


青花釉裡紅堆貼四 靈塔蓋罐 元至元四年(西元1338年)
元代景德鎮瓷窯創燒了青花和釉裡紅瓷器,釉裡紅對窯室環境要求嚴格,比青花更難燒成。這是我國陶瓷史上劃時代的創舉。它因紅色花紋在釉下,故稱釉裡紅。


青白釉鏤雕戲臺人物枕 元(西元1271-1368年)
表現了精彩的元代雜劇,是珍貴的藝術品,也是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鎏金銅玄武 明 永樂(1403~1424年)
四靈中的蒼龍、白虎、朱雀分別是三種動物,只有玄武是兩種動物龜蛇糾纏的形象。這是道教大神,是我國古代金屬鑄造技術的傑作。


青花纏枝蓮紋 瓷蓋罐 明宣德(西元1426~1435年)
宣德青花瓷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豔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其燒制技術已達到了最高峰,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


德化窯觀音像 明弘治十七年至明萬曆十年(西元1504-1582年)
此尊觀音像是聞名中外的瓷雕藝術大師何朝宗的傑作,被譽為「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


五彩八仙祝壽瓷梅瓶 明 萬曆(西元1573~1620年)
這件五彩器是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結合,青花純正,製作精細,為五彩瓷器中的精品,是賀壽禮瓶。


雕漆「三國演義」故事紋瓶 清(西元1644~1911年)
清代雕漆紋樣嚴謹細膩,極重刻工,雍容華貴,由於其造價高昂,多系皇家造辦處產品,這件物品是雕漆工藝的佳作。


銅琺瑯太平有象、銅琺瑯香爐 清(西元1644~1911年)


大白傘蓋佛母唐卡 清(西元1644-1911年)
唐卡是藏文化中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大白傘蓋佛母具極大威力,能以佛的淨德覆蓋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她的護持。


花料螺旋紋玻璃瓶 清 乾隆(西元1736~1795年)
該瓶以白色玻璃為胎體,外套色彩相間的螺旋紋,有紅、藍、白三色,由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的玻璃廠燒造。具有同樣裝飾的玻璃瓶故宮博物院僅藏兩件,珍貴異常。


金累絲嵌寶石如意 清(西元1644~1911年)象徵萬事如意


嵌松石金奔巴壺 清 乾隆(西元1736-1795年)是乾隆時期為西藏制作的佛教法器。


大威德怖畏金剛 清(西元1644-1911年)
這是文殊菩薩降伏妖魔的憤怒相,是西藏佛教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粉彩觀音菩薩像 清 乾隆(西元1736~1795年)
此觀音具有鮮明的藏傳佛教特色。藏傳佛教之中,觀音地位十分顯赫。從做工及風格看,都具乾隆官窯特點。


「乾隆宸翰雕荷花石方印 清 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年)
是乾隆皇帝常用在禦筆書畫上的一方印璽。取材於西湖景色,被譽為:「巨靈妙手,小幅丹青」


礬紅地黃龍紋瓷罐 明 嘉靖(西元1522~1566年)
此罐製作工藝極為複雜。以低溫礬紅為底色,以黃釉填充雲龍海水圖,以料繪線條輪廓,色彩對比強烈,圖案生動活潑。


銅鍍金無量壽佛 明(西元1368~1644年)
無量壽佛,又名長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主佛,代表著智慧,意思是光明無限,壽命無限,是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造像之一。


針灸穴位銅人 明(西元1368~1644年)
針灸穴位銅人是中國古代供針灸教學用的,是青銅澆鑄而成的人體經絡腧穴模型。


青花花卉紋貫耳瓷瓶 清 雍正(西元1723~1735年)
此瓶乃雍正官窯青花大器,釉面光亮瑩潤,玻璃純淨無瑕,質感強,是一件精緻的宮廷陳設瓷器。


青玉英雄合巹杯 明(西元1368~1644年)
合巹杯就是婚禮上新婚夫妻喝同心酒的酒具。此種器物是宮廷珍貴的陳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