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不期眾少,怨不期深淺
與 不期眾少,其於當厄
怨 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
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都邑中的士大夫,司馬子期也在受邀名單之列。
宴會中,對於席間賓客分發羊羹;司馬子期沒有被分配到羊羹。
這件分配不均的事情,讓司馬子期心中憤怒難耐,於是他前往楚國,遊說楚王興兵攻伐中山。

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
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
城池被楚軍攻陷後,中山君倉皇出逃。
中山君在逃亡期間,有兩位持戈的武士,緊緊忠心的追隨著中山君。
中山君回頭詢問這兩位忠心追隨的勇士:「眼下我已是敗軍之將,兩位勇士仍無悔的追隨我,敢問有何目的?」

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餐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
兩人回答:「您或許記不住了,我們的父親曾經面臨過窮困潦倒、瀕臨餓死邊緣的窘境。您曾經賞一頓飯食給家父,讓家父賴以活命。家父臨死前的遺言是,如果中山發生任何變故,我們必須以死報效。如今,我們願付出生命來追隨您。」

中山君喟然而仰歎曰:「與 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 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中山君仰面嘆息:給予關鍵不在付出的多或少,而在於你付出的時間點,是否剛好是他人最匱乏困厄之際?結怨重點不在事情的重或輕,而在於你是否傷害到他人內心最脆弱之處?

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我因為一小杯羊羹,丟了江山。
也因為一頓飯,而賺取了兩位將士的忠心。


讀後心得
中山君在宴請士大夫時,忘了分給司馬子期一杯羊羹!
司馬子期竟因此而遊說楚王出兵滅了中山國。
這真的讓人很難想像,就只是為了沒分到一杯羊羹。
身為國君,應該不會吝於給一杯羊羹,可能真是疏忽了。
身為士大夫的司馬子期在意的,應該不是沒吃到那杯羊羹;真正在意的,應該是「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或許兩人曾是「推心置腹的死生之交」,卻發生了無法互相分享彼此心意的裂痕。
司馬子期的痛苦或許來自於「我都已經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應該要懂我、要理解我,可是你卻沒有!」
與 不期眾少,其於當厄;
怨 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這段話也道出了人際關係的最微妙之處!

怨 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
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都邑中的士大夫,司馬子期也在受邀名單之列。
宴會中,對於席間賓客分發羊羹;司馬子期沒有被分配到羊羹。
這件分配不均的事情,讓司馬子期心中憤怒難耐,於是他前往楚國,遊說楚王興兵攻伐中山。

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
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
城池被楚軍攻陷後,中山君倉皇出逃。
中山君在逃亡期間,有兩位持戈的武士,緊緊忠心的追隨著中山君。
中山君回頭詢問這兩位忠心追隨的勇士:「眼下我已是敗軍之將,兩位勇士仍無悔的追隨我,敢問有何目的?」

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餐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
兩人回答:「您或許記不住了,我們的父親曾經面臨過窮困潦倒、瀕臨餓死邊緣的窘境。您曾經賞一頓飯食給家父,讓家父賴以活命。家父臨死前的遺言是,如果中山發生任何變故,我們必須以死報效。如今,我們願付出生命來追隨您。」

中山君喟然而仰歎曰:「與 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 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中山君仰面嘆息:給予關鍵不在付出的多或少,而在於你付出的時間點,是否剛好是他人最匱乏困厄之際?結怨重點不在事情的重或輕,而在於你是否傷害到他人內心最脆弱之處?

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
我因為一小杯羊羹,丟了江山。
也因為一頓飯,而賺取了兩位將士的忠心。


讀後心得
中山君在宴請士大夫時,忘了分給司馬子期一杯羊羹!
司馬子期竟因此而遊說楚王出兵滅了中山國。
這真的讓人很難想像,就只是為了沒分到一杯羊羹。
身為國君,應該不會吝於給一杯羊羹,可能真是疏忽了。
身為士大夫的司馬子期在意的,應該不是沒吃到那杯羊羹;真正在意的,應該是「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或許兩人曾是「推心置腹的死生之交」,卻發生了無法互相分享彼此心意的裂痕。
司馬子期的痛苦或許來自於「我都已經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應該要懂我、要理解我,可是你卻沒有!」
與 不期眾少,其於當厄;
怨 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這段話也道出了人際關係的最微妙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