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運動」標籤的文章

健身和不健身 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圖片
這兩天一組同齡人合照,刷爆了國內健身圈, 圖左是一位67歲的老人,圖右是 67歲的健美運動員楊新民老師 相同年齡,但從外觀上有著強烈的! 讓多人不禁感嘆,健身和不健身,簡直就是兩種狀態,兩種人生! 還記得兩個月前爆紅網絡的這張圖嗎? 兩個人一樣的年紀,但卻身材差異巨大,精神面貌差別巨大 健身不僅是對身材的升華!更是對容貌氣質的升華! 她叫葉問,今年50歲,健身20年 如果我不說年齡,你會相信嗎? 穿上泳裝是這樣的 范偉VS劉德華 劉德華55歲,范偉54歲 兩人僅僅相差一歲,但容貌上兩人有著天壤之別 健身VS不健身,這也許是最直觀的對比了 林志穎VS郭德綱 42歲的林志穎和42歲的郭德綱 相同年齡,不同的氣質和顏值 這對比簡直逆天 一個精神飽滿,一個老態龍鐘 而林志穎把這一切歸功于運動! 一對雙胞胎兄弟 「除了長的像,其他沒有一點相似之處!」 此言不假! 最近爆紅的80歲最炫東北人的王德順大爺 和當年82歲結婚的楊振寧教授對比 王德順大爺可是健身房的常客 同是74歲的老太太 健身和不健身的區別 一個是健身房常客,一個是醫院常客 一個超級網紅開創新事業 一個靠氧氣安享晚年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要說自己太忙,每天健身一小時 一年只需要拿出8天多的時間放在健身上 你真的沒時間嗎? 運動 vs 不運動的人 在看來沒有任何區別; 在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 在看來差距雖然明顯, 但好像也沒什么了不起的; 但在來看的時候,那就是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巨大分野 等到了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人生 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10年後,同齡人身體素質下降時,我們卻神采奕奕; 20年後,同齡人開始受到健康困擾,開始成為醫院常客的時候,我們依然健壯如初; 30年後,當部分同齡人必須有人照顧的時候,我們卻可以爬山,游泳,享受生活; 40年後,部分同齡人病入膏肓,我們還可以晨跑冬泳,告訴孩子們:「我還行!」 而人生的最後10年還能享受天倫之樂 你會怎麼選擇?

瑜伽教練夫妻的超高難度環遊世界打卡照

圖片
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對瑜伽教練夫妻,環遊全世界宣傳瑜伽理念,他們在全世界各地著名的地標建築物前上演夫妻配合的高難度瑜伽動作,他們將這些照片發佈到網上。 圖為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柏林的勃蘭登堡門前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巴厘島烏布的一個度假休閒的泳池旁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古羅馬的鬥獸場外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紐約哈德遜河的渡頭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意大利比薩斜塔前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巴塞羅那凱旋門前 這些高難度的瑜伽動作需要夫妻間的默契配合,否則雙方都有可能會受傷。 Honza和Claudine Lafond在澳大利亞悉尼的環形碼頭銀行 Honza單手倒立身體筆直,這個大家看來簡單的動作實際上需要極強的平衡感,他與旁邊五顏六色的雕像人融為一體。 真是浪漫又激情 大家覺得呢???

走路【停不下來的樂活運動】

圖片
》走路,停不下來的樂活運動 走路,是你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人類最自然、緩和且有益身心的運動。 透過一步步規律的節奏,可以舒解壓力,放下煩憂,讓你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試著跨出腳步走一段,不花一毛錢,重新認識生活許久的環境和鄰居,還可以品味減速的樂趣。就是現在,開始走吧! 「亞洲羚羊」紀政,今年62歲,卻有著58公斤標準體重,和50歲的體能。 「因為我每天走路。」 目前台灣最少有十萬人,以走路做為最重要的一項運動。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真看待「走路」,把走路當作一天的開始或句點。 》用走路找回健康 「走路是最好的運動。走路可以舒解壓力,放鬆身心,還能讓人腦筋清晰,深入思考,取得靈感。」-林正常博士(運動生理學教授) 走路是一項生理門檻最低,但是自由度卻最高的運動。不需多餘的負擔,只要一雙好鞋,就可以開始走路。 走路也是最不具衝擊力的運動。走路時每踏出一步,腳承受體重的1.5倍力量,而慢跑所承受的,是體重的2至3倍,快跑更達體重的7倍以上。 如何預防癌症和心臟病這兩大現代文明病?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直接提醒世人:多走路! 》用走路凝聚人們 在歐洲,「走路節」由來已久,為的就是提醒人們重拾這與生俱來的能力。 每年7月第3個星期,全球最大的「走路節」在荷蘭舉行,從1909年至今,已持續90年,近年來,每年參加人數高達四到五萬人。 》用走路陪伴孩子 因汽車普及而「沒落」的走路上學,近來也被「復興」了。 2000年,英、美、加拿大等國,在社會團體發動下,推行「國際走路上學日」。到2005年,估計有37個國家、約三百萬人參加這個活動。 台灣也在去年以台北縣林口鄉麗林國小為示範學校,推動為期二個月的「走路上學」計畫。 另外,民間的「上善人文基金會」也提醒家長每天花二十分鐘,早起陪著孩子走路上學。 透過上學必經的路途,讓孩子去感受四季的更迭,體會環境的變化,感受不同的生活。 》用走路啟發心靈 走路,除了改善生理健康,更進一步改變人們的心。 《慢活》一書作者歐諾黑(Carl Honor)即說: 「走路,能讓我們忘記加速。」 當你的身體慢下來,心靈慢下來,便可以裝進更多更多的東西。 走路的速度慢,常引發人們對自我的反思。走路做為一種與內在自我的對話,往往可以讓人放下煩憂,有更多的...

步行的十二種驚人效果

圖片
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慢而有力。 步行能增強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步行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腿足、筋骨,並能使關節靈活,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步行可以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的蠕動,增加食慾,對於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習慣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在戶外新鮮空氣中步行,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清晰、靈活,可有效消除腦力疲勞,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據有關專家測試,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時,連續堅持4個月者與不喜歡運動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銳,視覺與記憶力均占優勢。 步行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健身方式,可以緩解神經肌肉緊張。據專家測定,當煩躁、焦慮的情緒湧向心頭時,以輕快的步伐散步15分鍾左右,即可緩解緊張,穩定情緒。 定時堅持步行,會消除心臟缺血性症狀或降低血壓。使人體消除疲勞,精神愉快,緩解心慌心悸。 步行可減少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也能減少血糖轉化成甘油三脂的機會。 步行能減少人體腹部脂肪的積聚,保持人體的形體美。 步行能減少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步行能減少激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的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會引起動脈血管疾病。 步行可以保護環境,消除廢氣污染,對強健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延年益壽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簡易養生操

圖片
1、揪頭髮 頭髮是精神的觸角,用手指抓住一縷頭髮向外拉,儘量在靠近髮根處抓起頭髮,長的可以纏在食指上。讓頭皮有被拉扯的感覺,不需太用力,可以重點刺激如圖所示的區域。 2、指尖輕敲頭部 指尖輕敲,趕走疲憊,用指尖輕輕敲打頭部。先敲頭頂部位,後敲兩側,再敲後腦勺。敲擊時用力要輕柔,會覺得很舒服。 3、手指梳頭 在無風處,用手指或木梳梳頭100次,動作要緩和而有節奏,不可太快。梳及頭皮不可太重,因頭為諸陽之會,尤不可受風,須輕柔和緩。 4、按揉印堂 用大拇指指肚,按壓兩眉之間的印堂穴。40下為宜。這樣做可以調整內分泌、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安神定志。 5、運動眼球 端坐,閉眼,眼球先逆時針轉5次,再順時針轉5次,然後突然睜眼,極目遠眺。 之後,注視自己的可視極限,順序是左側、右側、上側、下側、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每個停留5秒鐘。 6、拍拍肘窩 肘窩是一個經絡密集的部分,分別有肺經、心包經和心經這三條經絡通過,春季借大自然發陳之際拍打肘窩,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氣和毒素。 拍的時候手掌放鬆,有力且有節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條胳膊連續拍打5~10分鐘,先拍左肘窩,再拍右肘窩,便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顏色越深問題越嚴重。 最好是每週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應物就會明顯減少,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 怕疼的話,輕輕拍打到發紅也可以通經絡,促進氣血的運行。 注意事項 :拍打結束後,馬上喝一杯溫水以加速排毒,當天不要洗澡。 7、雙臂上拉護肩頸 直立,雙腳併攏,全身收緊,雙手自然上舉,上舉後雙臂交叉,手腕翻轉使掌心相對合十。手臂內側緊貼耳朵,身體微微下沉,吸氣。腳趾抓地,全身向後儘量伸展。保持這個伸展的動作10秒鐘,放鬆,再做一次。在伸展的過程中會感覺到肩頸背部的痛點。 做完以後很舒服。 注意事項 :這是一個輕鬆伸展運動,把動作調到覺得「中等鬆緊」的定位點,維持這個伸展姿勢不要動。呼吸要緩慢而且有節奏。如果是向前伸展的動作,屈身時吐氣,維持姿勢不動時吸氣。做伸展時不可以閉氣。如果你發現伸展的姿勢讓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鬆,記得把身體往回調一點,好恢復正常呼吸。 8、手抓毛巾拉伸運動 站直,找一條毛巾,手掌朝下,抓住毛巾兩端(與肩同寬),慢慢的抬起雙臂,舉過頭頂,繼續往後背,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