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4的文章

用相機繪國畫

圖片
攝影師/單雄威(1929 ~ 2004) 原本生於廣東增城,因家庭事故移居越南,後期則長居美國三藩巿,他的攝影作品猶如國畫一樣,處處展現出東方美感的詩情與意境。

你所不知道的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

圖片
一、小千工作的浴池其實是妓院 湯婆婆開的這家浴池名為「油屋」,在日文中與「湯屋」諧音,在江戶時代是妓院的別稱,妓女也曾稱為「湯女」(放到現在就是洗浴小姐...)。 故事暗喻小千的父母像蠢豬一樣欠下債務,只好把女兒賣身換錢。宮崎駿本人接受採訪時也承認,來店的客人全為男性、洗澡間都是單間,就是在暗諷妓院。 二、小千一家不是迷路而是車禍 看起來,故事說的只是小千的父母開車誤闖深山老林進而迷路,可導演刻意描繪他魯莽的駕駛,其實是在預示一次車禍的發生。 細心觀察隧道前後變化也會發現,此處已發生了巨大的時空轉變。 小千此後不僅遇見了眾多神靈,乘坐的列車上其他乘客也都是半透明狀(意為亡靈)。車外河流即是日本神話中的冥河–––三途川。 小千還在車上看到了一個詭異的、始終望著這邊的女孩。她便是宮崎駿另一部作品《螢火蟲之墓》的女主角:已經餓死的節子。她是在冥界的站台等待她的哥哥。 三、機智小千故意寫錯字,才得以生還 這也是關於千與千尋的最著名的傳說–––小千故意把「荻」字的「火」寫成「犬」,這樣才沒有被奪走名字,得以返回原來的世界。 四、小白最後被大卸八塊,故事是個悲劇結尾 影片上映之初,官網曾就小白的結局作如下闡述:「一切都要按規矩來。」所以小白作為合約的違反者,將受到湯婆婆的懲罰,被大卸八塊。 小千和小白最後的道別即是永別。 所以小白的手消失而去的一幕才格外動情。

三個小故事分享

到天國要多少天? 天冷,例假日的早上,老媽沒開伙。我到一家以鍋貼聞名的館子吃早餐,點了五個泡菜餃子和一碗酸辣湯。 此時,人潮散去,剛好只剩我一個客人在店裡。 忙中得空的老闆,把餃子丟進沸水後,跟在一旁包水餃的幾個女員工聊起天來。老闆說:「妳們要把年假的輪休表排出來給我。」 「可不可以連休。」員工問 「可以。」 「那可以連多久。」 「我們做的是餐飲,重服務。所以,要維持一定的人力來保持服務水準。這樣好了,家住愈遠就准她休久一點,住高雄的休除夕一天。」老闆公平的說。 「頭家,那我住台中。幾天?」 「兩天。」 「我住台北。」 「我家在宜蘭。」 「老闆,我是中國大陸嫁來的,家真的住哪。」我也聽得模模糊糊,看她們講話神情,大概有真有假。 「老闆,到天國,要多少天?」一個坐在角落,年約十來歲的小妹妹,紅著雙眼說。一時,嘻哈的大夥鴉雀無聲。霎時無法給這個來工讀的小妹答案的老闆,追問她為何這樣說。 「我爸爸和媽媽,半年前騎車一起去工廠時,出車禍。阿嬤說,他們去天國了。」老闆聽完小妹的話後,走到她旁邊,撫著她的肩。 老闆說:「去那個地方車票很貴,妳要努力念書、存錢,將來才買得起車票。這個過年,妳如果沒有事,就來店裡包餃子,妳來上一天班,老闆就加付妳十天的薪資。」 小女孩聽後,眼睛一眨一眨的點頭。 買個奇蹟 怡君伸直身子,好把襁褓中的弟弟看清楚點。他躺在嬰兒床裡,她聞到身邊桌上的藥味。爸媽告訴她,弟弟病的很重。他老是哭,現在也是。 她輕聲細語:「弟弟,別哭了。」 弟弟奇蹟似地不哭了,盯著他姊姊看,眼中泛著淚光。 她牽起他的小手,看著他肥肥的手指,滿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她的一根指頭。 怡君安慰地緊握了一下。這時,她聽到父母在隔壁房裡說話。怡君雖然只有六歲,但她知道,當大人壓低聲音說話時,就是在討論重大的事情。 六歲的怡君很好奇,她親了親弟弟,踮起腳尖走到門邊去。她父親說:「開刀太貴了,我們付不起。我最近連帳單都付不出來。」 她母親回答:「現在只能靠奇蹟來救了。」 怡君疑惑著:「奇蹟是什麼?他們怎麼不去弄一個來?」 她跑進房間,從存錢筒裡拿出一塊錢,她要去買個奇蹟給弟弟! 怡君跑到對街的超市,收銀台前的隊伍排得很長,怡君插隊進去,但大家並不介意,有些人甚至還覺得好笑。第一個和這個臉色紅咚咚的

貝聿銘的桃花源

圖片
日本美術館,貝聿銘用桃花源的境界去打造的,與大自然的山川地勢巧妙結合,美不勝收。這是我一直向朋友們大力推薦的世界具東方哲思的現代建築,MIHO美術館收藏的作品也是一流的;距京都一小時的火車,再搭MIHO自己的接駁車,五十分鐘盤環山路就抵達了這世外桃源,絕對值得一去。 位於琵琶湖南面信樂山中的MIHO美術館,由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 「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陶潛《桃花源記》。 從入口往前走,要經過一條似光廊般的隧道才能來到美術館,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應該就是貝大師想表達進入世外桃源時的驚奇。 隧道出口橋樑的鋼纜不但具支撐力,還形成優美的圓弧線條。 大門是圓與方的結合,這也是貝大師擅長使用的幾何圖形。 一進到館內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株赤松,以撩人的姿態歡迎到來的訪客。 為了體現與日本傳統的結合,館中的角落有貝大師參與設計的日式庭園。 牆面上的照明是利用大理石薄片透出昏黃的燈光。 建築物本體的建構是以鋼管與玻璃等現代建材為主,素材的通透性讓人可以隨時感受光影的變化。 美術館的外觀卻是採用日本古樸的民家造型,整體面積的八成埋在地底下,貝大師的設計重點是將美術館與自然山林融為一體。 地下一樓的地面是一幅用磁磚拼出的圖畫,質感像極了波斯地毯。 館內還附設餐廳,提供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種植的自然食材。 結束參觀的歸途中,山上已經開始起霧,點著燈的美術館更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像是要離開真正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