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蘭亭
被譽為中國書法聖地的「蘭亭」,位在浙江省紹興縣的西南部,春秋時越王勾踐植蘭於此,漢代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遊人所矚目,據歷史記載,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共42人聚會於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共有26人寫下了37首詩,後來王羲之將這些詩匯集成冊,並寫了一篇序文,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是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疾書此序,通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凡字有重覆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只可惜這件曠世書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裡,他愛不釋手,臨死時竟命人用它來殉葬,從此世人便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了。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道:「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爭相造訪,蘭亭佳話頻傳,人文景點益增,並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正因為此,蘭亭集序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就很高,不僅全面精通古代各種書體,而且創造出一種適應時代需要的新體,並構建了一個很完整的風格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千百年來,歷代文人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蘭亭集序臨摹本,而臨摹本的不斷湧現,是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更是對古老藝術的一種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使「蘭亭」成為書法聖地的真正原因。
「蘭亭」景區門口的古典標誌,是一顆大型印章,到蘭亭遊覽,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築之外的動人故事。
「蘭亭」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但有茂林修竹,處處成景,處處幽雅。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建築,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
「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現在蘭亭的鵝池裡也養了幾隻白淨的鵝。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呈四方形磚石結構,古樸典雅,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御書。
「蘭亭書法博物館」佔地1十畝,環境十分幽靜,是展示中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目前有「古硯展」。
「蘭亭」兩字係清康熙手跡,文革期間碑被紅衛兵砸斷,遂成殘字,令人痛心。
「蘭亭」這處古典園林,因為王羲之的書法而聲名大噪,它己經不是普普通通的園林了,而成了歷代書法家的朝聖之地。
「曲水流觴」是蘭亭景區的靈魂所在,當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邊飲酒賦詩,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
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葉托著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
「流觴亭」是蘭亭主要建築之一,建於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繞,古香古色。
「流觴亭」面闊三間,四面有圍廊。
「流觴亭」係單檐歇山頂建築,磚木結構,建於清康熙年間。
「流觴亭」內部展出一些歷代書法名家作品,牆上掛著一幅「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楔雅集的情景。
王右軍是及紀念王羲之的祠堂,位於流觴亭左邊,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七年,同治八年重修,飛檐迴廊,古樸深沉。
王羲之當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王右軍,祠內以方型迴廊圍繞的「墨華池」上有「墨華亭」。
祠堂前庭臘梅盛開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
「御碑亭」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八角攅尖頂,重檐翹角,亭內有御碑高六點八公尺,重達一萬八千公斤,是中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
「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緻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成為中國重要的名勝古蹟,列位於全中國四大名亭之首。
御碑正面刻著清康熙帝臨摹所書《蘭亭集序》
碑的反面刻著清乾隆帝所書《蘭亭即事》詩,祖孫黃帝手跡同處一碑, 世所罕見。
祠內有許多碑刻,正中懸掛王羲之畫像,兩邊的楹聯是「畢生寄情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形容這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蘭亭碑林」是歷代書法名家在這裡留下的墨跡碑刻。
蘭亭景區內的一潭湖泊,雲霧飄渺,寧靜悠然。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裡都會舉辦「中國蘭亭書法節」,書壇名家雅集蘭亭,研討書學,潑墨揮毫,流觴賦詩,盛況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