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這55個常識都是錯的!修車師傅也只能勉強及格...



作為一個汽車普及時間很短的國家,國民對汽車認識的誤解的不是一般的多。我也來說一下:


關於油耗

1.排氣量越大越費油。

這個我覺得是國人最嚴重的誤區,而且很少被糾正。

實際上高速巡航大排量一般轉速低反而省油,加速超車油門也不用踩很深。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時候會有優勢。總的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技術,適中的排量最省油。

這個適中的排量,對於緊湊型車是 1.8-2.0(有些車型 1.5 和 1.6 的可能也不錯,這個是一些 14 年換代的新車才出現的新情況,也是技術提高了,新的 1.6 和 1.5 發動機動力達到了之前 1.8 發動機的水平),對於中級車是 2.0-2.5。渦輪增壓可以比這個小一點。

太小的排量實際上導致發動機很多時候超過最優工況工作,反而更費油。對於傳統動力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 SUV 就會費油,第二是車重,第三是變速箱和發動機技術水平,最後才是排量。

有的時候,用戶數據確實反映出緊湊型車上,1.6 的排量比 1.8 和 2.0 的省油,中級車上 2.0 比 2.4 2.5 的省油,但這個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小排量發動機的駕駛者駕駛車子用到了更少的動力,即使動力不夠也因為油耗和噪音的原因不願意大油門的緣故。


2.小一級別的車比大一級別的車省油。

小一級別的車一般比大一級別的車輕,在低速運行下因為主要阻力是受車重影響很大的滾阻,確實有油耗優勢。但是小一級別的車往往變速箱,發動機的技術比較低,加上因為車身較短又要保證空間,無法做出最流線型的設計,中高速行駛風阻較大,也不利於省油。

同時小車發動機配置過低,小馬拉大車導致油耗上升的情況,也比大車多些。上述情況在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之間尤為明顯,實際上緊湊型車現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車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車優勢較大的城市駕駛,有一些緊湊型車比一些小型車也還是要更省油。


3.手排比自排省油。

這句話在自排發展早期是正確的。傳統的 5MT 相比 4AT,檔位更多,巡航轉速更低,加上沒有液力變矩器帶來的損耗,確實一般來說更省油。

但是現代的自排通過改進換擋程式,增加檔位等等,已經可以做到跟手排差不多甚至比手排更省油。而 CVT 因為傳動比可以連續變化,雙離合變速箱因為換擋間隔極短而且傳動效率極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排更省油。

另外即使是一臺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排,在一個掌握不好離合和換擋時機的新手手下,也可能會比自排更費油。


4.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省油。

這句話不全是錯的。對於高檔車來說,如果要追求額外的動力,相比增大排量和汽缸數,不改變排量但增加渦輪的辦法,一般確實可以更省油。它的原理相當於是在你不需要那麼多動力的時候,發動機就是一臺普通的適中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沒有大排量的費油,同時發動機的重量也可以減輕,而大排量發動機本身重量還是比較明顯。

但對於家用車,特別是緊湊型和小型家用車,卻未必能更省油。為什麼呢?

小排量發動機在快速路上中速勻速行駛,或者完全堵死,低速蠕動的時候,渦輪不介入,進氣量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為小,可以省油;剛上高速路或快速路持續加速,或者高速上加速超車的時候,因為最大扭矩輸出的轉速寬廣,也可以省油。

但是在普通市區道路,紅綠燈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狀態下,頻繁減速再加速,渦輪遲滯的影響較大(大馬力渦輪增壓車此時渦輪可以維持不介入),油門下去動力過一會兒才上來,會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時候渦輪保持介入,油耗也會稍高。

總的來說跟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是差不多的(大眾一些 1.4T+dsg 的車省油,主要還是變速箱和輕量化設計的功勞)。但是同樣是四缸機,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成本其實更高,而保養維修更貴,同時平順性靜音性也有劣勢,所以並不是很推薦。


5.官方檢測油耗即使不準確,都偏小,也可以基本反映出油耗的趨勢。

官方採用的歐洲測試巡航,方法比較落後,速度變化太少,渦輪增壓 + 雙離合的組合會表現的尤為好。在真實的用車環境下,渦輪在速度頻繁變化的情況下因為渦輪遲滯有很大劣勢。而雙離合需要預嚙合檔位,速度變化頻繁而不可預測會因為頓挫和增加換擋試駕而帶來劣勢。美國的工況測試循環要合理的多。具體關於這些標準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 知友 @云云 的這篇回答:各國汽車排放油耗試驗採用的循環工況都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

6.同樣的發動機,高功率版比低功率版費油。

實際上高功率版因為同樣動力轉速可以更低,是更省油的。證據可見汽車之家的測試:【圖】結果出乎意料 高 / 低功率發動機對比測試

7.德系美系費油,日系韓系省油。

根據汽車之家的用戶平均油耗數據,都比自動擋、緊湊型車,百公里油耗如下:

新明銳 1.6 8,1.4T(高功率版)6.6

高爾夫 7 1.6 8.2 1.4T(低功率版)7.2

新速騰 1.4T 7.9

新福克斯 1.6 8.7,2.0 8.9

新科魯茲 無數據,根據媒體評測預估 1.5 版本大概 8-8.5,1.4T 大概 7-7.5

英朗 1.6 9.5,1.8 9.9, 1.6T 10.1

凌派 1.8 8

思域 1.8 8.4

雷凌 1.8 7.6

軒逸 1.6 7.1,1.8 7.6

昂克賽拉 1.5 7.5,2.0 8

朗動 1.6 8

菲翔 1.4T 8.6

308 1.6 10

傳祺 GA3 1.6 8.2

帝豪 1.3T 8.1

艾瑞澤 7 1.6 8.3

可以看出,德系和日系其實都很省油,老一點的思域和新速騰相比更新的車型要稍費些油。美系和韓系平均稍差一點,但是車型也平均稍老一些,整體上來說略弱於日系德系。

最差的是誰呢?是動力、變速箱、輕量化設計都較落後,同時在華緊湊型車引進嚴重滯後的法系車。甚至比近兩年自主品牌里好一點的緊湊型車還要差,真的不推薦(中高端車型成本壓力小,PSA 的車比其他合資品牌特別是日系德系用的東西更厚道,相對比較值得入手)。



關於安全性

1.車皮厚就會更安全。
車皮厚薄會影響小碰撞的損傷,進而影響維修成本,也會影響整車的隔音和檔次感,但是對於保護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對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鋼架強度,能否在碰撞後保持車體完整。


2.車越重越安全。

這個原理上完全錯誤,比上一個更荒謬。其他情況不變,車重增加反而會使操控極限和制動性能下降,更不安全。

舉個極端的例子,一輛車難道只要在車裡多放磚頭就可以提高安全性?當然雖然因果性不存在,很多時候車重和安全性的相關性還是存在,原因是重的車,比如大卡車,高級轎車,一般結構剛性也更好。但同級別兩輛車一輛輕,一輛重,往往是因為後者輕量化設計水平不夠,或者鋼架的強度不夠好只好做的更粗壯,往往不能說明後者安全性最好。實際上目前 A 級車安全性最突出之一的高爾夫 7,恰恰是最輕的。


3.SUV 比轎車更安全。

SUV 在市區駕駛,和高速的一般追尾來說,確實位置高會佔便宜。視野高看的遠也是一個優勢。但 suv 在中高速行駛有一大劣勢就是因為重心高,彎道行駛會比較容易側翻,而側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對於雨雪天氣多的地方尤其明顯。而同樣價位的 SUV 平臺往往比同價位轎車低一級別,有時候也反映倒安全性的設計上。總得來說同價位 SUV 和轎車的安全性其實差不多。很多人因為 SUV 看起來粗壯厚實而覺得 SUV 更安全,但其實這個如上兩點所說沒有影響。


4.碰撞後整車變形越小的車安全性越好。

其實好的安全性,應該是車前部充分潰縮吸收能量,但駕駛室卻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話,沒有車來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動能,其實更不安全。


5.簡配防撞鋼樑,是廠家對消費者安全的漠視。

防撞鋼樑主要的作用是減少低速碰撞下車體的損傷,對於減小小擦碰的維修成本是有意義的,但對於真正威脅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沒有作用。


6.美國車安全,日本車不安全。

就世界普遍情況來說,最安全的低價車,恰恰是本田和速霸陸,都是日系,iihs 小偏置碰撞測出來比賓士寶馬都要好。不過最不安全的車,也是日產和鈴木之類。

總的來說,看 iihs 的數據,平價車裡面,第一檔是本田,速霸陸;第二檔是大眾,福特,現代,道奇,馬自達,三菱;第三檔是豐田(豐田其實最新的車型碰撞成績不錯,可以算第二檔,但剛出小偏置碰撞的時候成績較差,有應試嫌疑,好處是改進較快,壞處是可能會在測試反映不到的方面減料),雪佛蘭,日產(日產的特點是軒逸以下的小車安全性很差,但天籟以上的安全性不錯)。平均看下來,其實德系,韓系,日系都較好,反而美系要差一點。

不過國內市場是有些不同的。國內日韓系(日系主要是豐田和日產的小車,本田不含在內)可能由於碰撞標準不夠嚴格,和消費者缺乏安全知識的緣故,安全配置節省較多,會比國際市場再差一點。

而德系雖然安全簡配較少,但是因為有大量老車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狀況也比國際市場要差。而美系在國內市場確實安全配置相對較厚道,尤其是福特,所以相對好一點。不過總的來說綜合各車系還是差不多,還是應該主要考慮具體車型和品牌。


7.三廂車比兩廂車安全。

很多人覺得兩廂車追尾保護較差。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兩廂車一般車尾會特別加強,所以很多時候雖然車身短,比同平臺三廂車還要重,可以彌補緩衝距離小的劣勢。真正有問題的是三排座 MPV 和 SUV 的第三排,因為各種測試缺乏對第三排的測量,保護是很成疑問的。如果一定要買三排座,全尺寸設計的 MPV,第三排空間較大,坐滿三排後車尾距離也較長,可能會好一些。


8.主動安全比被動安全重要

網上有很多人說主動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比事故發生了以後才用來減小事故損傷的被動安全用處更大。所以很多人會優先選擇 ESP 而不是側氣囊或者碰撞成績整體更好的車。這個說法不是完全對。

市區駕駛,最危險的事故往往是因為你沒註意或者對方沒註意,在路口一輛車垂直撞向另一輛車,這種情況下一般你是無法躲避的,主動安全根本無法發生作用,而側氣囊氣簾和好的車架剛性就會很有用。

而在高速上行駛,大部分情況下出現險情,正確的做法是剎車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盤(即使有 ESP,還是很容易側翻),這種時候,好的車架剛性,和頭部氣簾、膝部氣囊的配備,也比 ESP 更有用。

中速緊急避險,ESP 有幫助,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貿然變線,還是可能會撞到側面的車,造成更大的損傷。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優先踩死剎車。在有正面氣囊,全車人都有安全帶,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況下,市區正碰基本不可能對乘員造成什麼傷害。

ESP 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是雨雪天氣可以防止車身打滑。對於北方一些地區,這個影響確實很大,ESP 應該被優先考慮。但絕對不是對於所有地區所有人的駕駛環境都更重要。

總的來說,兩者都很重要,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應該至少選擇 ESP 和側氣囊都配齊的車型。

(ABS 可能確實是比任何氣囊都更重要的安全設備,但因為很少有車型不配備,這裡就不討論了)



關於選車

1.德系美系較為運動,日系韓系較為舒適

這個真的要分車型來說。大眾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定位舒適的,不過一般能同時比較好的兼顧操控。

福特福克斯很運動,很硬,有駕駛樂趣,但蒙迪歐在中級車裡也是舒適向。通用的底盤比較紮實,但別克註重靜音也算舒適。本田整體比較均衡,運動性不差,舒適性也不算很突出,還有思鉑睿這樣很偏運動的車型。馬自達比本田還要更偏運動。速霸陸三菱就更運動。豐田整體偏舒適居家風,但銳志也屬於均衡偏運動的車。日產的小車主打空間大舒適,但天籟也是舒適定位裡面運動性不錯的。朗動穩定性其實在同級合資車平均水準之上,缺點反而是底盤稍單薄振動稍細碎。而奧迪在豪車裡屬於最舒適的幾個之一,英菲尼迪卻是最運動的之一。

整體上日系的內飾氛圍,中控的易用程度,內空間的人體工學設計確實更好,算是日系居家風的一個佐證。但大眾擅長把內空間做大,同時轉向調教的最容易上手,其實也是一種舒適。


2.SUV 比轎車更適合家用

家用選擇 SUV 確實有很多好處,比如郊遊去鄉下還是有很多土路,城市裡也有爛路或者有溝坎,北方冬天停車場還有冰雪,SUV 高底盤不怕磕碰和陷車。同時坐姿高可能會更舒適,視野也更好。後備箱一般也比較大。

但是同時 SUV 相比同價位的轎車,更高更重,操控,動力都更差,油耗也更高,因為低一個級別,行車品質比如穩定性舒適性平順性和靜音也更差。安全性如前文所說也沒有優勢。如果對 SUV 的通過性需求並不多,只是為了視野和空間實用性的話,並不算很好的選擇。

實際上,如果喜歡 SUV 的高坐姿和大後備箱,家用 MPV 或旅行車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往往在價位比同平臺 SUV 更低的情況下,乘坐和行李的空間卻更大。同時操控和油耗卻更接近轎車。如果是小型 SUV 跟稍貴一點的緊湊型 MPV 相比,比如繽智對比傑德,實際上高級感和安全性也是後者更好。空間就更不用說。在市場無法接受大車和高油耗的日本和歐洲,此類車型因為其實用性很受歡迎。


3.三廂車比兩廂車更實用

常規的尾箱對比,三廂車一般比兩廂車容積更大。但是兩廂車的後備箱有幾個優勢:
  1. 兩廂車後備箱更規整且尾門開放性更好,裝東西方便很多,三廂車即使能塞下更多的東西但是要調整半天;
  2. 兩廂車後排放倒以後連成一個大尾箱可以運冰箱,樹苗,自行車等大件,三廂車不可能;
  3. 兩廂車後排可以 4/6 放倒,從而更靈活的根據人數和行李數量分配乘坐空間和行李空間(三廂車很多也可以但是畢竟不能完全連通);
  4. 去掉遮物板以後加上向上的空間往往超過三廂車,雖然全部放滿會阻擋駕駛視野,但放置嬰兒車,寵物狗等較高的物品還是實用很多;
  5. 長途旅行可以不停車從後備箱取物品,對於小車坐滿 4 人之後儲物空間有限的時候,或者是臨時要找東西的時候,或者有車載冰盒之類的東西的時候,會很方便;
  6. 掀背式尾門可以在郊遊的時候作為 tailgating Party 的平臺,比如下圖這樣:



當然,圖中這輛雪佛蘭 HHR 更多情況下被歸類於旅行車。兩廂車執行這種功能相比 SUV,MPV,旅行車還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廂車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兩廂車因為屁股短,還有過彎併線的操控更好,以及側方停車、穿街走巷更為靈活方便的特點。

當然兩廂車也有劣勢:
  1. 因為沒有尾箱,風阻大風噪大共振效應大,而且後部沒有遮擋,靜音性尤其是後排靜音性會稍差。不過在緊湊型車普遍隔音做的很一般的情況下,這個影響較小;
  2. 運海鮮等有強烈異味的東西時,會很容易傳進駕駛艙。現代設計的可放倒座椅連通後備箱的三廂車隔味也會比傳統三廂車略差,但還是比兩廂車好;
  3. 坐滿 4-5 個人,後備箱塞滿亂七八糟的箱包和雜物,三廂車的後備箱要有優勢一些,雖然比較難塞,但還是塞的多,而且不用擔心旅行過程中遮擋視線或者雜物亂跑;
  4. 風阻比三廂車略大,高速油耗略高。

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對於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緊湊型兩廂車,是比緊湊型三廂車更實用的選擇。

此外,像明銳這種三廂掀背式設計,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兩廂和三廂的優勢,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4.大車一定比小車更好

國人買車也喜歡求大,覺得大車空間大,而且也比較高級。但一定是這樣嗎?其實未必。小車有的時候比大車更好:

1.小車車短,市內停車鑽巷子都方便,同時操控也更靈活;

2.小車不一定空間更小,實際上小車通過加高車身,更方正的造型,或者是更簡單的懸掛,能夠挖出比肩大車的車內空間。雖然這樣做會影響車的高速靜音性,操控性,穩定性,油耗,和爛路的舒適性,但是如果是家庭第二輛車,只走市內的中低速良好鋪裝道路,那麼小型車不太有空間和行車品質的劣勢,反而有靈活和省油的優勢;

3.同樣價位的小車和大車,小車往往比大車高級,可以用更高級的材料,更高規格的底盤,有更好的配置、內飾和做工;

4.在動力相近的情況下,小車往往加速性能更好,同時也更省油。

所以根據個人需求的不同,實際上有時候小車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在高檔緊湊型兩廂轎車和普通三廂中級轎車之間選擇的時候,前者對很多人可能是更適合的。

5.獨立懸掛的車一定比非獨立懸掛的更好

獨立懸掛從原理上來說,四個輪子可獨立運動,比非獨立懸掛可以更好的兼顧舒適與操控,行駛更平順。對於同一個廠家,獨立懸掛配置的車型體驗比非獨立的好,確實一般是成立的。

但不同廠家的不同車型,其實存在調教水平不同的問題(所以很多合資品牌後輪非獨懸的車實際上操控和舒適的平衡比一些自主品牌的獨立後懸的車還要好),也存在風格取向不同的問題(比如福克斯的獨立後懸強調操控,減震很硬,舒適性不如豐田非獨立後懸的雷凌,綜合起來也略差)。而同樣級別,非獨立懸掛往往可以增加車內空間,還可以降低懸掛的成本而提高其他方面的配置,這對於緊湊型轎車來說也是很大的優勢。

6.北方有雪的地方四驅會更好

很多人認為四驅可以加強雪天路面的抓地力,從而改善操控,提升安全。但實際上有很多機構的測試證明,四驅雖然能小幅改善雪天的加速,但實際對於緊急情況下的避險操作幫助微乎其微,反而很容易因為駕駛者有抓地力增強的錯覺,更容易因為速度過高發生危險。對於下雪多的地方,冬季正確的辦法還是更換雪胎,對雪天的操控,安全,油耗等都有幫助,對抓地力的提升要遠遠超過四驅,成本又很低。

四驅確實能讓積雪天出停車場容易一些。但有雪胎的情況下,意義也有限。

7.新手可以買手動擋,方便練習技術

實際上新手更應該專註於註意路況和控制車速,如果還要糾結離合器和檔桿,很危險也不利於提高安全駕駛的能力。同時經常半路熄火對他人也帶來很多壞處。手動擋技術以後感興趣隨時可以再練習,自動擋熟了以後,再學手動擋也會比較快。

8.新手買二手車擦碰不心疼

新手應該剋服的是擦碰心疼這件事,因為其實小擦碰完全不影響車的駕乘體驗,心裡過去這道坎習慣了就好,我現在小擦碰都基本不往心裡去。

國內買二手車缺乏透明機制和時間長信譽好的經銷商,新手比較容易被坑,然後在維修上花更多的錢。

(題圖來源:Yestone.com 版權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