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包尿布的日子
陳伯伯前幾年腦中風,行動不便,我已經三年沒再看到他,再次看到他,那已不是我所看到的陳伯伯了:他不再愛說話、也不再下床走路了;只是我看到右邊手腳還很有力氣,為什麼不能下床走路呢?
上班時間找不到兒子,因為上班去了;剛好暑假那大學生孫子有回來在床邊,只見他大略地說:「爺爺因為行動不是很好,又常常一個人半夜起來一直想要尿尿,爸爸為了安全就買了成人紙尿布,吩咐他不可以半夜下床尿尿;但是爺爺不聼話,又在半夜反覆偷偷起床去尿尿,爸爸因為這件事,還和爺爺吵架好多次;爸爸認為爺爺半夜起床尿這件事,會打斷睡眠,會使隔天上班沒精神;一段時間後,爺爺不知怎的已不再在半夜起床尿尿了……」啊!這我可了解為什麼陳伯伯一直尿道感染,還有更多無數次的下體發紅或尿布疹,每個月都在門診拿了一堆藥膏在塗抹,原來是紙尿布一直使用著。
我決定要擬定計劃,先給伯伯開藥,先解決他的夜尿困擾。接下來好幾天,伯伯似乎依然悶悶不樂;我在床邊坐下,發現他寫給護士小姐2條紙張訊息:
第一張「我要下床」,護理師:「我們也想要給他下床,但擔心他會跌倒!」
我:「伯伯你有什麼能力證明你可以下床?」
只見陳伯伯用力動他手腳給我們看,啊,可真力道十足,我拍拍他肩膀:「嗯!我叫復健師來協助你下床平衡走路,好嗎?」只見他一直點頭。
而第二紙張寫下「我不要紙尿布」,我看了就問護理師:「他還有在夜尿?」
護理師還沒作出回答,陳伯伯已拉住我的手,一邊用含糊不清語言一直重覆:「沒有!沒有」,我呆了幾秒,才說:「對呀、沒有夜尿了,為什麼還是要包尿布?」
奇怪,竟然在塲沒有人回答我?只有陳伯伯又抓著我:「拿掉紙尿布,我要拿掉紙尿布!」我輕輕拍伯伯的手就叫看護不要給他說尿布。
隔天一早看到伯伯是在病房走廊,對我招手,兒子在身邊陪伴他,只見陳伯伯兒子說:「原來這兩年多來,他是可以行動、也可以尿尿;我怎麼不知道?」
我心理想:啊要怎麼告訴你呢?伯伯不是需要人照顧他,而是要人有耐心聼他說話,而且慢慢地聼,甚至要用寫的,才知道他的需求是什麼;而不是一味用自己觀點,認為他老、他有中風過,行動不便,就以主觀認知:他就是老、就是不便,也就不安全了;把紙尿布穿上,以為這是照顧老人家的最佳方式,豈不知這是讓陳伯伯最有挫折的生活品質,不是嗎?
台灣已是老人化國家,如何學習真正長期照顧老人應已是毎位國人的義務和工作了,而不是只要給外勞就可以了。
記得有一次我經過某醫院一樓,一群坐輪椅的老人,被各自外勞排成很整齊的一列,面對玻璃落地窗,他們一律都只能向前看,這些老人身邊都是外勞照顧,完全沒有家人陪同,我在落地玻璃窗外走過,看看每位老人,除了皺紋斑斑,就是紙尿布包得腫腫的,甚至有些還外露,更重要的是他們表情也一律木訥、雙眼呆滯看遠方,似乎在看那熟悉家人有歸來嗎?
心中感受多了,在自己日記寫下,把以前老病人心理話,整理一下:如果我老了,要替我穿上紙尿布前,可否先問我要不要,好嗎?
因為我那嬰幼兒時期,是沒有紙尿布的,阿母面對我這大小便亂放卻是不厭其煩,在我身邊備了好多小褲褲,毎當髒了、濕了就換。如果真的替我穿上紙尿布,是否也可以像現在多數父母照顧無法自理大小便嬰幼兒,不是草草包了紙尿布就走人,上班去了,而是可以留下片刻逗我、陪我、聼我說話,好嗎?
「這是我油盡乾枯前的期望:不想穿紙尿布,但又如何對子女說出口?」這句話是一位老教授曾跟我告知,這是他一生最想説,卻說不出來的話,最終他更不打擾家人,閉上眼睛在睡夢中靜靜一人走了。有時候在想,我們的老人們就是如此,這一生都為了子女。
隨著我們年齡成長,也許平常除了要和家人討論生死面對,也得好好正視老年後,那段換紙尿布日子的心聲點滴了。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上班時間找不到兒子,因為上班去了;剛好暑假那大學生孫子有回來在床邊,只見他大略地說:「爺爺因為行動不是很好,又常常一個人半夜起來一直想要尿尿,爸爸為了安全就買了成人紙尿布,吩咐他不可以半夜下床尿尿;但是爺爺不聼話,又在半夜反覆偷偷起床去尿尿,爸爸因為這件事,還和爺爺吵架好多次;爸爸認為爺爺半夜起床尿這件事,會打斷睡眠,會使隔天上班沒精神;一段時間後,爺爺不知怎的已不再在半夜起床尿尿了……」啊!這我可了解為什麼陳伯伯一直尿道感染,還有更多無數次的下體發紅或尿布疹,每個月都在門診拿了一堆藥膏在塗抹,原來是紙尿布一直使用著。
我決定要擬定計劃,先給伯伯開藥,先解決他的夜尿困擾。接下來好幾天,伯伯似乎依然悶悶不樂;我在床邊坐下,發現他寫給護士小姐2條紙張訊息:
第一張「我要下床」,護理師:「我們也想要給他下床,但擔心他會跌倒!」
我:「伯伯你有什麼能力證明你可以下床?」
只見陳伯伯用力動他手腳給我們看,啊,可真力道十足,我拍拍他肩膀:「嗯!我叫復健師來協助你下床平衡走路,好嗎?」只見他一直點頭。
而第二紙張寫下「我不要紙尿布」,我看了就問護理師:「他還有在夜尿?」
護理師還沒作出回答,陳伯伯已拉住我的手,一邊用含糊不清語言一直重覆:「沒有!沒有」,我呆了幾秒,才說:「對呀、沒有夜尿了,為什麼還是要包尿布?」
奇怪,竟然在塲沒有人回答我?只有陳伯伯又抓著我:「拿掉紙尿布,我要拿掉紙尿布!」我輕輕拍伯伯的手就叫看護不要給他說尿布。
隔天一早看到伯伯是在病房走廊,對我招手,兒子在身邊陪伴他,只見陳伯伯兒子說:「原來這兩年多來,他是可以行動、也可以尿尿;我怎麼不知道?」
我心理想:啊要怎麼告訴你呢?伯伯不是需要人照顧他,而是要人有耐心聼他說話,而且慢慢地聼,甚至要用寫的,才知道他的需求是什麼;而不是一味用自己觀點,認為他老、他有中風過,行動不便,就以主觀認知:他就是老、就是不便,也就不安全了;把紙尿布穿上,以為這是照顧老人家的最佳方式,豈不知這是讓陳伯伯最有挫折的生活品質,不是嗎?
台灣已是老人化國家,如何學習真正長期照顧老人應已是毎位國人的義務和工作了,而不是只要給外勞就可以了。
記得有一次我經過某醫院一樓,一群坐輪椅的老人,被各自外勞排成很整齊的一列,面對玻璃落地窗,他們一律都只能向前看,這些老人身邊都是外勞照顧,完全沒有家人陪同,我在落地玻璃窗外走過,看看每位老人,除了皺紋斑斑,就是紙尿布包得腫腫的,甚至有些還外露,更重要的是他們表情也一律木訥、雙眼呆滯看遠方,似乎在看那熟悉家人有歸來嗎?
心中感受多了,在自己日記寫下,把以前老病人心理話,整理一下:如果我老了,要替我穿上紙尿布前,可否先問我要不要,好嗎?
因為我那嬰幼兒時期,是沒有紙尿布的,阿母面對我這大小便亂放卻是不厭其煩,在我身邊備了好多小褲褲,毎當髒了、濕了就換。如果真的替我穿上紙尿布,是否也可以像現在多數父母照顧無法自理大小便嬰幼兒,不是草草包了紙尿布就走人,上班去了,而是可以留下片刻逗我、陪我、聼我說話,好嗎?
「這是我油盡乾枯前的期望:不想穿紙尿布,但又如何對子女說出口?」這句話是一位老教授曾跟我告知,這是他一生最想説,卻說不出來的話,最終他更不打擾家人,閉上眼睛在睡夢中靜靜一人走了。有時候在想,我們的老人們就是如此,這一生都為了子女。
隨著我們年齡成長,也許平常除了要和家人討論生死面對,也得好好正視老年後,那段換紙尿布日子的心聲點滴了。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