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

我以前在電視公司當記者的時候,有一天請一位攝影記者到家裡吃飯,他長得非常魁武,背起攝影機跑得比誰都快。加上嗓門大,脾氣急,每次有要衝鋒陷陣的任務,都派他出場。

妙的是,那天他的嗓門兒一下子變小了,安安靜靜地看我櫃子裡的各種小擺飾,又細細欣賞牆上的字畫。而且無論青田石、壽山石、歙硯、端硯,他全一眼就叫得出名字。別人認不得的草書,他也毫無障礙。我問他是不是學過,他猛搖頭,自謙半竅不通。問題是他處處顯示是個行家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的父親是著名的學者和書法家,他從小看一群文人雅士在家裡進進出出,自然耳濡目染,學到不少。

今天就談談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

首先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生活,這生活不只是謀生賺錢,而是充實生活。也可以講,如果你學了一堆東西,卻對你的生活毫無幫助、不能擴大你的視野、改變你看事情的態度,遇到問題又不能解決,那知識是死的。那種教育即使能讓孩子考高分,也稱不上成功。

教育既然為了生活,知識既然要活學活用,最有效的當然是在生活中教育。耳濡目染就是如此,中國人常說家學淵源,還有句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耗子天生會打洞。」你注意,生在農村的孩子,就算家裡寵,只要他讀書,從不讓他下田,你問他有關田裡的事,他多半知道。為什麼?因為那是他的生活,他根本生活在當中,由其中走出來。也可以講他是「浸潤」在其中的。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填鴨,而是浸潤。每個人都像玉石,你要它透、要它潤,最好用油浸,或常常把玩、貼身帶著,讓油氣、水氣,能一點點滲透到玉石裡面,而不是把玉石擺在櫃子裡,用大燈照著。只怕照久了,玉石反而會變得沒有光澤。

或許您要說,您不是書香門第,沒有浸潤的環境,不能讓孩子耳濡目染。那麼讓我舉幾個平凡人家,卻成功的例子給你聽: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還沒上幼稚園,已經認得好多字,每次客人來,都叫孩子表演。那朋友也不藏私,他說他用個方法,就是在家裡的每樣東西上都貼個條子,譬如在冰箱上,貼「冰箱」兩個字,在桌邊寫上「桌子」,甚至連天花板也不放過,特別爬梯子上去,寫「天花板」。沒多久,孩子就認得了每個字和東西。

我教我女兒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前面節目裡說過,我會在餐桌旁邊,掛上我岳父寫的詩詞,叫女兒吃飯時順便瞄一眼。此外,當我教她中文的時候,在繁體字課本上,偶爾標上簡體,除了台灣習慣用的注音符號,我也寫上拼音。結果自自然然,女兒把繁簡體字和拼音注音都學會了。

至於我兒子,他二十年前跟我到大陸旅行,我則一路指著路邊招牌上的簡體字,叫他認,一個月下來,也八九不離十了。

還有,我前幾集裡不是提到一個小朋友,背英文單字,早上背、晚上忘,卻用看電影學英文有了奇效嗎?

為什麼他拿著「生字本」背單字不管用,看電影卻記得牢?也因為那是生活的教法。當他一邊看英文字幕,一邊看畫面,一邊想電影情節,一方面急著查字典,反而有助於學習。

我可不是吹牛!所謂急中生智,「急」常常有助於記憶。舉個例子,如果你問美國老一輩,當甘迺迪總統被暗殺的時候,他在做什麼?他八成說得出來:「我正開車,聽到廣播。」「我正洗衣服,看到電視新聞。」「我正上班,有同事衝進來大喊總統遇刺了。」

同樣的情況,如果你問美國人,九一一世貿大樓被恐怖攻擊的那一天,他在做什麼。如果你問中國人,汶川大地震那天,他在做什麼,很多人都說得出來。為什麼?因為那個特殊事件,加強了他對當時的記憶。這種現象有個學名,叫作Flashbulb Memories,就是「閃光燈記憶」。凡是對你有衝擊的事情,都能產生這樣的效果。

再舉個有意思的例子:

你問你孩子一個字(無論中文或英文都成)怎麼怎麼寫,他不會,你寫給他看,而且故意寫錯,然後叫他去查字典,表示你寫的一定對。

他查了,發現你錯了:「哈哈!爸爸!你以為對,其實錯了!不信你看。」他拿字典給你看。

好!你試試過兩天,問他那個字。雖然他平常過目就忘,但是那個字,他八成記得清清楚楚。為什麼?因為這個「讓他很得意告訴你,你錯了,使你糗大了」的事,增強了他的記憶。

很多孩子,表面看好像記憶力、學習力都非常差。其實可能他有過動兒的毛病,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他太聰明、太活,不喜歡死記死背。這時候,你千萬不能斷定他差,只怕他是另一個愛迪生。你要做的是,改變教學的方式,用生活的、遊戲的方式,使他先感興趣,再深入學習。

各位知道《哈利波特》火紅的時候,不但翻譯本出版,書店外大排長龍,而且有些孩子因為等不及,不得不先看英文版,就因為這樣,英文大大進步嗎?

還有,你知道我好多香港朋友,說他們的普通話是怎麼學的嗎?居然是聽流行歌曲學的。

看電影、聽歌曲、看小說、玩遊戲,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那樣的教育很生活、很有趣,非但實用,而且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