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瞬:圖解蔣家王朝

蔣介石的哭泣
有別於官方照片中高高在上的英姿,蔣介石面容哀慟。1937年,在革命元老朱培德上將的葬禮上,蔣介石對這位於北伐、剿共期間盡心盡力的老將感傷不已

在臺灣的蔣介石
晚年的蔣介石
蔣介石拄著手杖,坐在竹椅上,留下這禎臺灣人熟知的照片。照片中的蔣介石,是個慈眉善目、樸實無華的老人。蔣介石一生極具爭議,但是他的簡樸作風、平實平淡的生活習慣、不講究奢侈派頭,是比較為人民所公認的。這種風格雖然不見得影響妻子宋美齡,但是與蔣經國極為相似;蔣經國的簡樸隨興更勝於蔣介石。蔣介石的健康狀況,直到1972年8月的一場意外的車禍,才急速下降。蔣介石的座車被一名少將的座車撞上,使蔣必須接受長期治療,不堪其苦。

氣勢淩人
蔣介石在寒風中校閱部隊
至今,海峽兩岸均對孫中山推崇感戴。孫中山曾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並以「聯俄容共」的實際行動,結合國、共的政治與軍事力量。

1925年孫中山過世後,蔣介石在1926年因「中山艦事件」排除中共勢力,1927年更以流血方式發動「清黨」,自始雙方種下深仇巨恨。

1960年美國總統艾森豪來台訪問, 蔣介石一身筆挺軍服,前往松山機場迎接。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享年八十八歲。

宋美齡系出名門,她的舉止風采不但風靡中國,並曾在訪美時廣受讚譽。在臺灣期間她沒發揮具體的政治影響力,後來長居美國遠離俗世,過著富貴而清淡的生活,更傳奇的是她活過百歲,是民初的政治人物中最長壽者。

1920年代,宋美齡和丈夫、母親等家人合影。前排右一是大姊宋靄齡,中間是宋母倪桂珍。後排右一是弟弟宋子安,右二是大姊夫孔祥熙,左一是弟弟宋子良。宋家另有次女宋慶齡和長子宋子文。

宋美齡站在二姊宋慶齡身後合影
1922年,宋美齡在孫中山家第一次見到蔣介石。五年之後,他們步入結婚禮堂。

圖為1925年,黃埔軍校的閱兵大典上,宋美齡站在蔣介石身邊,陪同觀禮。兩年後宋美齡終於成為蔣介石的女人。

宋氏三姊妹
抗戰期間,1941年蔣介石夫婦合影
宋美齡是蔣介石外交上的左右手。圖為1942年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甘地。
1950年代在台接待日本首相岸信介
1971年雙十國慶,蔣介石夫婦在總統府前接受群眾歡呼
宋美齡寄情藝術
兩代強人合影
1954年,蔣介石當選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隨侍在旁。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坐姿挺拔。蔣經國個子雖不高,但肩膀寬闊,胸膛厚實。蔣經國曾是前衛青年,15歲就遠赴蘇聯留學,培養社會主義革命精神。蔣介石「清黨」之後,蔣經國淪為「人質」,並在壓力之下發表公開信譴責父親是「中國的叛徒」,直到27歲才得以返回中國。在蔣介石的培養下,蔣經國逐漸成為父親的左右手。

圖為建設新贛時期
蔣經國 (1910—1988),幼名建豐,號經國,浙江省奉化縣人。父蔣介石,母毛福梅。1925年,在革命的氣氛下,蔣經國遠赴蘇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年12月加入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畢業之後,進入列寧格勒的蘇聯紅軍軍政學校。1930年從軍政學校畢業後,任中國留學生輔導員。1931年到1937年期間的蔣經國,成為一名共產主義下的基層勞動者。他曾被分配到莫斯科郊外的電機工廠勞動、在西伯利亞成為開採金礦的礦工、擔任重機械工廠技師、重機械工廠副廠長。期間1935年,與畢業於技術學校的白俄羅斯女孩芬娜(蔣方良)結婚。

剛從蘇聯回來的蔣經國
蔣經國試穿飛行裝備
1950年代,臺灣空軍接收美制F-86「軍刀」戰鬥機,蔣經國試穿飛行裝備。蔣經國給人精力充沛、動靜自如的印象。作為「太子」的他,具有兩極化的性格,他城府深沉,熟黯政治門道,卻又時而揮灑天真浪漫的性情,不擺架子,笑容親切。他不像父親蔣介石常以一種嚴峻冰冷的氣質示人,也因此比蔣介石更添一股神秘感。

「救國團」時期的蔣經國
蔣經國手持「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隊徽,正對幹部進行講話。1952年,蔣經國催生「救國團」,擔任救國團主任,1973年方卸下主任一職。期間他被稱作「青年的導師」,頗受青年學生的歡迎。

1950年代,頭戴斗笠的蔣經國,巡視中部橫貫公路的施工情形,休息時露出愉悅的笑容。中橫公路西起台中縣谷關,東到花蓮太魯閣,沿途峭壁參天,景色威壯。開拓這條公路具有一定的難度,開路工人是所謂「榮民」,即戰火間退役的老兵。蔣經國在1956年擔任「退輔會」主委,將榮民安插到臺灣各地從事重大工程,中橫公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親赴前線
1960年代,蔣經國巡視金門兩栖部隊。右側戴鴨舌帽者是黃傑將軍。1964年蔣經國擔任國防部副部長,1965年升為部長。蔣經國在蘇聯曾就讀軍政學校,接受過嚴格的戰鬥訓練,抗戰時亦歷練于青年軍。

蓄須戴孝,權力接班
1975年蔣介石過世,蓄須戴孝的蔣經國時任行政院長,3年後出任總統。蔣經國在父親逝世當天的日記中提到最後一次探病時:「當兒辭退時,父囑曰:『你應好好多休息。』兒聆此言,忽有說不出的感觸。誰知這就是對兒之最後叮嚀。」13年後蔣經國病逝,他的死與積勞成疾有著一定的關聯。

和藹親切,深得民心
這張照片攝於1980年代。年輕時,蔣經國在私人餐宴上,愛說笑話、愛劃酒拳。年老時,蔣經國仍不改愛熱鬧的風格。此外,蔣經國特別喜愛與青年、軍人、勞動階級相處,這些場合總是他感到溫馨或開懷的時刻。蔣經國常以一件茶黃色夾克深入民間察訪,可說是“微服出巡”。

1980年代後期,蔣經國親自授勳李登輝,李登輝恭敬肅立。蔣、李於1984年就任第七屆正副總統。蔣在1983年、72歲前後身體狀況就大不如前,因糖尿病而臉部呈現浮腫。蔣經國大量培植台籍人士進入中央政府任職,並在1985年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蔣家成員不會繼任總統。李登輝是繼謝東閔之後的台籍副總統,也是第一位台籍總統。

全家福
1950年代,蔣經國率家人隨興的拍下這張全家福。女兒孝章身穿旗袍,高雅動人。

香港演藝人員來台弔唁蔣經國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寒冬中猝逝。香港演藝界人士前來臺灣表達哀悼之意。左側四人,左起鄭裕玲、馮寶寶、黃百鳴、袁潔瑩。右側六人中,右一張學友、中為周潤發、右五鐘楚紅。1988年初,蔣經國病逝的消息來得突然,民眾普遍感到錯愕而悲傷。


三代同堂
1937年,蔣經國帶著妻子蔣方良和一雙兒女返回故鄉中國。圖中是蔣母毛福梅,兩旁是她朝思暮想的兒子和洋媳婦兒。毛夫人把孫子蔣孝文抱在膝上,神情顯得滿足。蔣經國是有名的孝子,蔣介石娶宋美齡,曾令他耿耿於懷,為母親抱不平。蔣方良儀態端莊,雙足併攏,頗符合中國人對傳統婦女所要求的含蓄典雅形象。1939年日本飛機蓄意轟炸蔣介石的奉化老家,以打擊中國民心。毛夫人不幸罹難。

蔣方良生平
  • 1934年,在蘇聯烏拉山區,一名來自白俄羅斯的十七歲女工芬娜,結識遠從中國前來的蔣經國,這段異國戀情,使少女改名「蔣方良」,從而也改變了一生。
  • 蔣方良原名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 Vahaleva),是鐵路工人的孤女,與姊姊同住,相依為命。自技術學校畢業之後,被派往烏拉山區的重型機器廠。1934年春,與任職副廠長的尼古拉.伊利劄洛夫結識。尼古拉也就是蔣經國的俄文名字。
  • 當時的蔣經國,因為國共交惡,在蘇聯成為「人質」,並曾被蘇共當局「下放」到西伯利亞。蔣經國思鄉思母,情緒低落,遭跟監的同時,只有辛勤投入工廠生活來暫時忘卻煩惱。芬娜在這個時候出現,愛情帶給蔣經國莫大的安慰。1935年3月,這對異國戀人結婚。12月他們的兒子蔣孝文出生。1936年又添了女兒孝章。
  • 1937年4月,芬娜的人生更有了轉變,她遠離故鄉,和蔣經國回到了中國。蔣經國給她起了一個漢名「方良」。不僅如此,她必須適應中國的風俗習慣,並且要適應丈夫的「太子」身分所帶來的種種變化。
  • 1945年,蔣方良生下次子孝武。1948年,三子孝勇誕生。1978年蔣經國就任總統,蔣方良從當年的副廠長夫人,成為臺灣的第一夫人。但是在生活上,蔣方良一直保持著低調,她鮮少在媒體露面,臺灣百姓對她極為陌生。她與一位平凡無怨的主婦毫無不同,當丈夫經常加班或出差時,她只管把家庭照料好,雖有傭人,卻常親自動手洗窗簾。蔣方良和蔣經國一樣,生活上不改當年在烏拉山區的簡樸習慣。
  • 1988年蔣經國逝去之後,打擊接踵而至,三個兒子的相繼過世。1989年,因糖尿病長年臥病在床的長子孝文,患咽喉癌過世。1991年,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次子孝武突然暴斃。1996年在12月的酷寒中,蔣孝勇在病房與母親永別。
  • 2000年,與蔣方良親如姊妹的傭人「阿寶姐」,在服侍蔣方良五十多年後,回到大陸定居,蔣方良為此情緒低落。她的女兒孝章則長年定居美國。眾所同情的,蔣方良是一位痀僂孤寂的孀婦,似乎只有在1992年當她接見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正、副市長,才是她神情最開心的一天。

圖為1944年結婚九周年留影
中國人說「嫁雞隨雞」和「入境隨俗」。蔣方良來到中國後,學會了國語,而且還是寧波口音。圖中她的髮型反映當時西方的流行趨勢,衣著則充滿中國味,以旗袍造型出現。人生境遇的奇妙,從蔣方良身上充分流露。她從未想過她會愛上一個異國男子,也無法想像對方是中國領導人之子。

兩小無猜
1935年前後,蔣經國夫婦在蘇聯時期,前往海濱渡假。蔣經國這時年約二十六,體格結實。蔣方良穿著泳裝,和蔣經國手拉著手,頗為甜蜜。蔣方良來到中國後,據說有次穿泳裝在河裡游泳,引起鄰居側目與議論,毛夫人只好勸她下次可別這樣。後來毛夫人買了一座美人魚雕像放在家裡,告訴蔣方良看看就好,不必真的去游泳。

少女時代的蔣方良
芬娜打著兩條辮子,辮子上用布料打著兩個大結,極為清純。蔣經國是副廠長,但原先互不相識。據說他們的認識源自于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一天夜裡,蔣經國加班後離開工廠,回宿舍的路上,驚見一個大漢阻擋一個女孩的去路,意圖傷害。蔣經國趕上前,救出這個金髮碧眼的女孩,她就是芬娜。

與姊姊相依為命
芬娜的父母早逝,與姊姊安娜(圖左)住在一起。芬娜從技術學院畢業後,被分派到烏拉山區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城的烏拉爾重型機械廠,是名女工。芬娜與蔣經國結婚時,蔣的月薪是七百盧布,並分配到一戶兩個房間的公寓,生活狀況還不錯。後來蔣經國一度因政治原因被革職,夫妻倆帶著小孩,卻僅*芬娜的微薄薪水過活。

充滿期望的眼光
芬娜對未來充滿期待的眼光。芬娜認識蔣經國,愛情滋潤著這名孤女的心靈,也滋潤著異國遊子蔣經國。蔣經國當時被蘇聯視作一顆棋子,蘇聯把他扣為「人質」,不准許他回中國,並嚴密監視他。來到烏拉山區任職之前,他曾被「下放」到西伯利亞,自稱過的是「流亡生活」。這段暗無星月的日子中,芬娜撫慰著蔣的心情。

1942年的蔣方良
蔣方良來到中國五年之後的留影。當時也是八年抗日戰爭的第五年,前方的戰事「長沙會戰」、「浙贛會戰」如火如荼。遠在歐洲戰場,蔣方良的家鄉也受戰爭摧殘,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1942年展開慘絕人寰的「斯大林格勒攻防戰」

悠閒自得
這張照片攝於1950年代。樸實淡泊,是蔣方良的寫照。據七海官邸的侍衛官李祖怡表示,蔣方良自己過得樸實,但逢年過節總替他們招呼福利。已退出國民黨的前高雄市長蘇南成在電視節目中說,蔣家的老沙發椅,坐下去時還會凹陷。蔣方良在生活上,不像宋美齡需要一群人侍奉,遇事不願央煩他人。

帶領婦聯會關懷三軍托兒所
攝於1950年代。蔣方良一見孩子總格外開心。圖為來台之後,她率領婦聯會同仁,前往三軍托兒所傾送愛心。蔣方良也常帶著自己的孩子主持許多幼兒活動。蔣方良曾是婦聯會主任委員。婦聯會的全名是「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這一「反共抗俄」的標語下,蔣方良以陽光般的笑容化解她鄉愁的尷尬。

「山地姑娘」蔣方良
1950年代,穿上原住民服飾,打著赤腳,蔣方良來了一段原住民的歌舞。蔣方良有著俏皮活潑的一面,在她的故鄉,舞蹈也是普遍聯絡感情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蔣方良早已中國化,照片中的她更原住民起來,耍寶鏡頭頗令人新鮮有趣。

酒宴上的歡喜
與婦聯會同仁聚餐,蔣方良接受敬酒,一團融洽。蔣方良對媒體雖一貫低調,但這不表示私下的她呆板乏味。在婦聯會同仁的眼中,她是個極好相處的活潑大姊 和藹親切的笑容

1950年代,親自駕車,享受速度的自由與樂趣
經文緯武
蔣介石對兩個兒子的栽培,有「經文緯武」的期許。他培育蔣經國在政治上發揮,蔣緯國則完全受軍事歷練;一文一武,期待能成左右手。蔣緯國雖然不是蔣介石的親生兒子,但是幼年時調皮有趣,蔣介石十分疼愛他,曾說:「經兒可教,緯兒可愛。」蔣介石將他交給偏室姚治誠養育,姚夫人對緯國視如己出,照顧得無微不至。1967年,姚夫人病逝台中,蔣緯國在墓碑上鐫刻:「辛勞八十年,養育半世紀」。


蔣緯國生平
  • 作為蔣介石的二公子與蔣經國的弟弟,蔣緯國卻未曾進入權力核心,也因此不像父兄二人極具爭議性,所留下的只有他笑語如珠的小故事,以及他的生世之謎。
  • 蔣緯國(1916-1997),幼名建鎬,號念堂,生於日本東京,生父其實是党國元老戴傳賢(季陶,浙江吳興人,生於四川廣漢),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戴傳賢與蔣介石有金蘭之誼,緯國出生後,戴將緯國送回中國由蔣介石撫養,並從蔣姓,蔣緯國于焉成為蔣家二公子。
  • 蔣緯國年少時立志從軍,但先就讀于東吳大學理工學院和文學院。1936年,蔣緯國二十歲,蔣介石將他送往德國慕尼克軍事學校。期間納粹勢力擴張,蔣緯國因此有實戰經驗。二十三歲時蔣緯國轉往美國,接受一年的裝甲兵訓練,二十五歲返國參加對日抗戰,于青年軍歷練。戰後為裝甲兵駐滬代表。1948年,三十二歲的蔣緯國馳援「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正想一展身手,即被召回。1949年,他的生父戴傳賢因為國府顢頇腐敗,痛而「殉國」自盡。1950年,蔣緯國升為裝甲兵少將司令。他熟黯裝甲兵理論、戰術觀念、建構制度,強化了裝甲兵的基礎,裝甲兵從而被視為他的子弟兵。1953年,蔣緯國發生家變,與他結婚九年的妻子石靜宜驟逝。1957年,蔣緯國與丘愛倫結婚。丘愛倫的母親是德國人。
  • 1963年,蔣緯國離開裝甲部隊,調任為陸軍指參大學校長,但1964年的「湖口裝甲兵事件」,仍無端波及蔣緯國。當時湖口的裝甲兵副司令官趙志華,意圖揮師北上,兵諫未果。由於蔣緯國是趙志華的老長官,蔣介石和蔣經國為此不滿,蔣緯國的職務受到凍結,擔任中將長達14年。蔣緯國向來幽默詼諧,私下自嘲「我是中將湯,長年都需要。」1975年8月終於晉升上將。1986年,蔣緯國轉任國安會秘書長,蔣緯國自嘲是「一人之下,無人之上」,只能「管管秘書」。
  • 蔣經國過世兩年後,國民黨爆發「主流」、「非主流」的政爭,1990年在勸進聲中,蔣緯國原本有意擔任林洋港的副手,搭檔競選正、副總統。後來大勢已去,不敵李登輝而棄選。晚年的蔣緯國,逐漸露出反對李登輝的情緒,他與另一侄兒蔣孝勇,均對李登輝的政治主張與手段表達不滿。1997年他病逝於臺北。他生前表示,希望和第一任妻子石靜宜同眠于六張犁極樂墓園。

蔣緯國留德留美,為臺灣的裝甲兵部隊打下深厚的基礎。按理以蔣緯國的才智與學養,蔣介石應會逐步賦予他重大權位,然而蔣緯國的個性卻使蔣介石感到不放心。蔣緯國個性過於外放,逢人笑鬧,打成一片,朋友交太多,使蔣介石覺得他不夠穩重深沉,而兄長蔣經國更不喜歡他鋒芒畢露的公子哥調調。

蔣緯國年輕時的留影
德國留學時期
耿直的生父戴傳賢
戴傳賢(1890-1949),浙江吳興人,字季陶,號天仇。戴傳賢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法律,並加入革命。蔣介石撫養蔣緯國,但安排緯國稱戴傳賢為「親伯」。蔣緯國長大後,飽受身世流言的困擾,曾親自前去問戴傳賢究竟是不是他的生父,戴未明說,只把鏡子給蔣緯國,反問:「你說呢?」

和大嫂、侄女舉杯合照
1950年代,蔣緯國和大嫂蔣方良、侄女蔣孝章合影。蔣緯國的開懷笑容,是大家最懷念的。許多場合中,總見到他笑咪咪的丰采。他一生講過的笑話,足以出幾本書。蔣緯國與世無爭、幽默風趣、玩世不恭,他的某些笑話,蔣經國聽在耳裡,也搞不清楚他是安份示好還是語帶譏諷;他曾在公開場合耍寶高唱「哥哥爸爸真偉大」;晚年時,他說:「我這五十餘年的軍人生涯,參加了抗日和戡亂戰役無數次,身上七處刀疤,竟然全都是榮民總醫院外科大夫給的,而無一處是敵人子彈傷的!」蔣緯國何曾不想勇赴沙場、直闖最前線;年輕時,蔣介石捨不得他冒險,他自無立功機會;年長後,他被長期架空,所幸他有幽默感和朋友陪伴著他。

與大嫂
1950年代,蔣方良正用粉撲補妝時,蔣緯國湊上去搶著拍照。儘管蔣緯國和蔣經國互有嫌隙,與大嫂仍十分友好。蔣緯國擅長把場面嬉鬧得生動趣味,賓主盡歡。然而他結交的朋友面太廣,從企業名人到影視名流,都與他熟識友好;這種過於好動的個性,使蔣經國頗為不滿。其實蔣緯國深感不得志,只好轉為娛樂自己、娛樂大眾,於歌台舞榭中排憂解忿。


第三代 - 蔣經國的私生孿生子

小兄弟飄零出世

1942年,孝嚴、孝慈雙胞胎兄弟于桂林出生。他們的母親章亞若的死因有多種說法。

蔣經國的孿生子

在蔣介石的栽培下,蔣經國在抗戰時期主政贛南,他的熱情與才華畢露,改革成效得到百姓擁戴,給了他「蔣青天」的綽號。期間,蔣經國的一段*秘辛,卻被當局刻意掩蓋下來,直到1988年臺灣「解嚴」之後,相關消息方見諸重大媒體。蔣經國的情人是他的秘書章亞若,兩人的這段感情,以悲劇收場,1942年章亞若竟離奇死亡。戲劇性的是,過世前她為蔣經國留下一對雙胞胎,蔣介石取名為「孝嚴」和「孝慈」。

儘管名字是祖父給的,孝嚴、孝慈兩兄弟從小就過著與蔣家隔絕的生活。在蔣家顧及名聲的考量下,兩兄弟仿佛成為流落於宮廷之外的「乞丐王子」。孝嚴和孝慈自幼在新竹成長,由二舅和外婆扶養,身分證上的父親欄填的是大舅「章浩若」,母親則是舅母「紀琛」。直到兩兄弟念高一的時候,外婆才將生世之謎告訴他們,方知生父是「蔣經國」。

臺灣在1970年代以前,物質條件不佳,人民普遍生活艱辛,章家自不例外。雖然蔣經國一直委託親信王升照顧章家,但章孝嚴表示童年在新竹的生活可謂「清苦」。更不能平衡的是,他們必須在外人的奇異眼光下生活,飽嘗成長的苦澀。

這對兄弟在一路苦讀之下,均出人頭地。章孝嚴曾任外交部長和國民黨秘書長,章孝慈則是東吳大學校長。不幸的是,1996年章孝慈前往北京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因腦溢血過世。

對於認祖歸宗一事,在蔣經國逝世後,蔣孝武和蔣孝勇曾對章氏兄弟表達善意。蔣孝武表示,認祖歸宗是遲早的事,但是蔣方良對蔣經國的*一直頗感痛苦,所以必須等一段時間。然而蔣孝武在1991年猝死,之後蔣孝勇與章孝嚴產生嫌隙,主因是蔣孝勇質疑章孝嚴未反對李登輝。1996年蔣孝勇離開人世後,這件事仍然延宕下來。2000年,在奉化老家的族長邀請下,章孝嚴回鄉祭拜蔣家祠堂,受到熱烈歡迎。

2002年12月,章孝嚴將身分證的姓名欄改為「蔣孝嚴」,父母欄更正為「蔣經國」和「章亞若」。他是蔣經國唯一在世的兒子。


兩兄弟
蔣孝武
蔣孝勇
蔣孝章
第四代蔣有柏
蔣有常
第五代:蔣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