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跳出 網路虛擬世界!

洪蘭 2005.01.19  中國時報 親子家庭

真誠應該是品德教育的一個基石,真誠的對待自己,不去羨慕別人,更不必化身為自己羨慕的人來騙自己及別人。人需要在真實世界中過日子,如果假戲唱多了,真假不分或弄假成真時,都是很危險的事。

朋友說她孩子有說謊習慣,老師寫聯絡簿叫她注意,她把孩子找來問,孩子竟然理直氣壯跟她說:「這很正常啊!每個同學皆如此,在這個世界那有人用真面目跟人交往。」她想到社會上層出不窮的詐騙案,害怕她兒子以後就會是哪種騙子,作姦犯科關進監獄,擔心得睡不著。

我問她:「你的孩子上不上網聊天?」她說:「現在哪一個孩子不上網?」這就是我擔心的地方。

許多孩子沈迷在網路聊天室,以各種虛擬的身分與人聊天,久了成習慣,忘掉自己是誰了。因為網路不具名,又看不見,所以滿足孩子的虛榮心,編造一個理想的我,在網路上享受一下真實世界享受不到的榮耀與快樂,這種虛擬的快樂連大人都會上癮。

我有一個朋友每天晚上上網聊二個小時,她說比去看心理醫生便宜且方便,因為不必出門掛號,她網路中化身為瓊瑤筆下的人物,享受一下當年我們念書時,嚴謹社會所不允許的被追求的感覺。她在說時,很多人也附和她,每個人講她們的經驗,大家笑得不亦樂乎,只有我覺得這種方式不妥,怕會玩火焚身。

小時候父親告誡我們交朋友要真誠,不以誠心交朋友就是欺騙,所以除非真心,不然不能花人家的錢,也不可以接受男朋友的禮物,每次報上有「人財兩失,憤而行凶」的新聞時,父親就念給我們聽,告誡我們不可玩弄感情,因此我到現在無法逢場作戲,也無法認同在網路上以假身分交朋友。

真誠應該是品德教育的一個基石,真誠的對待自己,不去羨慕別人,更不必化身為自己羨慕的人來騙自己及別人。人需要在真實世界中過日子,如果假戲唱多了,真假不分或弄假成真時,都是很危險的事。

心理學的研究知道一個行為做久了會變成習慣,而習慣養成後很難改,一個習慣即使已經戒掉,三不五時還會「自然回復」(spontaneous recovery)又再出現一下,所以一個行為是一開始就要教對,改正一個錯誤行為要花上十倍力氣還不一定改得掉。

現在社會固然是虛虛實實、爾虞我詐,但是人心目中仍然渴望一個不必擔心被騙、可以真誠交往的桃花源。社會支持(家庭,朋友,同事)是幸福感的第一要件,看到這些孩子從小就學會在網路上騙人,說話不算話,或是說一些不需要說的話,覺得很擔憂。我不認為網路聊天是心理治療,我覺得那是禍源。

人一定要面對自己才會平靜,只有心安,日子才會過得下去,假如我們的下一代認為說謊是正常社交手腕,政治人物一天三變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時,這個社會要如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