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維尼亞 克羅埃西亞 優雅行



斯洛維尼亞約比台灣小1/3,人口250萬。而克羅埃西亞比台灣大1/3,人口則約450萬。這兩個前南斯拉夫的聯邦在蘇聯解體後,於1991年各自宣布獨立。小國寡民在歷史上總是命運多舛,更何況是位於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上!但也因為如此,他們焠鍊出堅毅的民族性,卻又同時保有文化的多元性。更因當地多為新的熔岩地貌,耕種不易,人口因此不多,反而保有一些純淨的自然景觀,令人驚艷。


斯洛維尼亞 - 布雷德湖
上帝憐憫的眼中流出的一滴淚水,而後化成祝福的藍湖。


湖心島
從布雷德湖畔遠望,島上建築與湖光山色協調地融合。


來此的遊客,莫不乘船去朝拜湖心島。


湖心島的梯階,引領著虔誠的遊客登臨聖母升天教堂去敬拜。


布雷德湖清澈的泉源,來自遠處的朱利安阿爾卑斯山麓。


湖心島上的聖母升天教堂聳立在遠處,而湖畔色彩繽紛的落葉,透露出我們到訪的時節。


暮色籠罩下的聖母升天教堂,映照在平靜的湖面上,望之讓人心生安詳靜謐。


斯洛維尼亞鄉間一景。


斯洛維尼亞首都 – 盧比安納。


盧比安納城堡 - 既是制高點,也是俯瞰這個典雅城市的最佳景點。


飛龍的傳說,遠溯自盧比安納城的初建。如今它依然虎視眈眈一隅,餘威猶在。只是到了夜晚……


黃昏時,從盧比安納城堡上鳥瞰,可以一覽歲月在這個城市留下的痕跡之一斑。


夕陽的餘暉,將遙遠山頭的白雪染成橙紅色。


正是萬家燈火之時。


盧比安納城堡夜景。時間的歷史不是殘舊,而是一種天地悠悠的遐想。


…..在現代的商業看板面前,飛龍的氣勢難免為之失色,但卻也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新舊交替。


斯洛維尼亞 - 岩壁城堡
一個鄉野的武士據此城堡對抗龐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結果可知,卻留下了歷久不衰的傳說。


行車在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國,所見山形地貌,大約都是這樣。


什科茨揚溶洞
(UNESCO, 1986)之出口 – 洞中奇景壯觀又原始,卻沒有喧賓奪主的燈光,讓人得以專注在上帝的鬼斧神工傑作上。可惜洞內不准拍攝。



斯洛維尼亞 – 皮蘭
該國唯一瀕海的城市(亞得里亞海),不是商港,是度假休閒的去處。


蛋型廣場 & 聖喬治教堂
皮蘭雖是小城,卻擁有豐富的中世紀文化遺產。


1608年興建的聖喬治教堂,蓋在山丘上,是皮蘭的地標,也是信仰的中心。


最後一道夕陽的光輝,依依投射在十字架上。而十字架的榮耀卻永遠留存在人心中。


璀璨的落日餘暉,給皮蘭另種溫柔嬌豔的風情。


克羅埃西亞 - 羅溫
聖尤菲米亞教堂,紀念早期為基督教殉教的一個女孩。
(*** 以後的行程,全在克羅埃西亞境內***)


羅溫雖是小鎮,舊巷弄內,尋常住家牆上的一幅畫,流露出主人家的生活情趣。


連港口邊的一隻貓也顯得悠閒自在。


貓兒如此,人更不用說。港內停泊滿滿的休閒遊艇,正是當地人生活心態的寫照。


羅溫紀念碑,讓人緬懷著小鎮過去的滄桑和自然災變。


普拉,街頭一隅,熱情洋溢。


普拉城內,仍殘留著古羅馬遺跡,細說著它過往興衰輪替的一頁歷史。


普拉競技場建於西元一世紀,古拙斑駁的牆柱,掩蓋不了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和恢弘。


當時摩肩接踵、萬人空巷的盛景或許不再,徒留下後人撫今追昔之幽思和憑弔。


落日的彩霞,燦爛多采依舊,亙古不變,依然無言地照射在逐漸殘落凋零的牆柱上。


瞬間,橫空泛起天際的彩虹,呢喃著新的希望和應許。


歐帕提亞
卡瓦納飯店,第一家濱臨亞得里亞海而建的旅館,曾經冠蓋雲集一時。


海邊的鐘樓和小教堂,在藍天的背幕下,舒目怡神。


露天戰爭博物館
克國剛經歷戰火造成的破壞,殘垣敗瓦,斑斑在目,提醒後人以史為鑑。


黑壓壓沉重的砲口,彈痕累累、殘破不堪的宅第,讓人驚愕、見識到戰爭的冷酷和血淚交織。


羅斯托克
這一水上村莊深藏山間,僅有幾戶人家,卻如桃花源般迷人。


水水水,到處都是流水喧囂聲,也不知村民夜晚要如何入眠。或許他們已入定到聲喧屋外,思靜心內的境界。




普萊維斯十六湖國家公園(UNESCO, 1979)
入口處。在煙雨朦朧中造訪此一著名景區,既無人聲喧嘩,卻另有種迷濛美感。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園內雖無人聲的吵雜,瀑布聲卻此起彼落。


奇怪的,瀑布的落水聲雖是如此轟隆作響,卻予人沉穩寧靜的感覺。


無論是海浪的濤聲,或是疾風勁雨的瀟瀟聲,或是寂靜的天籟之音,我們為什麼如此嚮往自然界的動靜聲響呢?


在公園內,處處是瀑布,長短高矮不一,壯麗奇秀兼而有之。


清澈的湖水,澄靜見底,倒映湖面的花草樹木,給了平靜的湖水活潑多姿的神韻。


純淨甘甜的湖水,滋養了悠遊湖水中的成群鱒魚。


另一角度的「野渡無人舟自橫」,少了幾許荒寂,卻多了幾分恬靜。


最小的溪流落差,卻在園區內最高之處。


湖水穿過翠綠的灌木叢林,淌流到下一湖區。


札達爾
聖多納教堂,建於第九世紀的圓形雄偉建築,是札達爾的象徵。


羅馬廣場(建於第一世紀)一隅。時光無情地腐蝕頑石雕像。


海邊新造的「向太陽招呼」,在夜晚上演多變的燈光秀。


科卡國家公園
急灘險瀑,氣勢磅礡。


逆光下的幾片明亮綠葉,陪襯以樸拙的窗框,簡約的元素營造出怡人的明暗對比。


寬闊的水勢傾流而下,聲若萬炮齊發,800公尺內,連環瀑布,一瀑接一瀑。


動靜之間。


科卡瀑布驚天動地擾攘一番過後,又歸於平靜,在下游劃出美麗的曲線,自然天成。


普莫斯特半島一瞥。


史普利特的夜景,濱海大道上,燈火輝煌。


次日晨曦的一道光芒,照射在海面上載浮載沉的海鷗。


戴克里先皇宮(UNESCO, 1979)
打造於第三世紀末,它的外圍城牆鄰接濱海大道。


戴克里先從士兵幹到羅馬皇帝,在位期間極力迫害基督徒,沒想到身後,卻有一座八角形教堂聳立在他一手營建的退位皇宮內。


皇宮內往昔的奢華,如今已零落,但高聳的廊柱、寬廣的空間依然震懾人心。


史東城牆,建於14世紀,是為了防範威尼斯人的入侵。


城牆下,偶遇一個十歲小男孩,交談之下,大方做出各種專業模特兒的姿態, 任我們拍攝。


杜布尼克古城夜景。


亞得里亞海日出前,漫天泛紅的彩雲。


第一縷金紅的陽光染照在古城的十字架上。


從牆外往城內看,遠、近教堂頂尖的十字架,互相輝映。


由高處俯瞰,杜布尼克古城的海口、城牆、房舍格局等,一覽無遺。


杜布尼克鄰近山頂上高聳的十字架,護衛著古城,也是居民精神上的支柱。


遠眺亞得里亞海,附近島嶼突出,陸地起伏不定。或許當地人靠海維生,更甚於靠地。


杜布尼克素有「亞得里亞海之珠」的美譽,昔日的繁華,猶殘存在古城內的石造建築物上。


風霜歲月,益增古蘊典味。


形勢有如龍蟠虎踞的城牆,依山傍水,險峻雄奇。


古城幽巷內的一座小教堂,夜色中,另有一種柔和與平靜。


杜布尼克城內之史特拉敦大道,白日人潮來往不絕,夜深之後,則露出另種嫵媚。


遠望杜布尼克城,依據山、海之天險築成。諷刺的是,前人的苦心孤詣的防禦工事
(誓死捍衛入侵),卻成為後人吸金的觀光資源(歡迎光臨)。



札格里布 – 克羅埃西亞國都。藍色電車為當地重要且具特色的大眾運輸工具。


初冬濕雨連綿,一片落葉沒得歸根,卻飄在路旁咖啡座桌上,反成了我們拍攝的題材。


聖馬可教堂。以彩色磁磚貼出來的屋頂為其特徵,其左為克國之國徽,右為札市之市徽。


煙雨迷離中,登高眺望札格里布市,市容新舊兼容,色調鮮艷又典雅,大不同於我們熟悉的亞洲都會。


在斯、克兩國,很多城市的最高建築都是當地的教堂,由此可見人民的信仰,也足見其之畏天敬人心態。


雖然藍色電車是札格里布市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可是、或許、也可能當地市民更想擁有一輛看板上的休旅車。

周正大 / Jensen C.T. Chou 於 2014.02.02
在此特別要謝謝領隊張宇翔老師一路上的用心帶領、指導和照顧,讓我們全程吃好、睡好、「照」好。